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学案.docVIP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学案.doc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作者连线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可以说是“不识时务”,但也可以说是坚韧不拔。这种精神是极难得的,也是可敬佩的。 1.掌握“见”“易”“而”等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特殊句式,能翻译课文。 2.学习选文运用对比和衬托来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法。 3.把握文中所体现的孔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1.字音字形 ①木铎(duó)        ②桀溺(nì) ③长沮(jù) ④执舆(yú) ⑤荷蓧(hè diào) ⑥见其二子(xiàn) ⑦怃然(wǔ) ⑧殆(dài) ⑨八佾(yì) ⑩黍(shǔ) 耦而耕(ǒu) 耰而不辍(yōu chuò) 2.通假举要 ①长沮、桀溺耦而耕:“桀”通“杰”,形容高大 ②是鲁孔丘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而”通“尔”,你;“辟”通“避”,躲避 ④植其杖而芸:“芸”通“耘”,除草 ⑤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回去 3.实词类举 (1)常见实词 ①仪封人请见:镇守边界的官 ②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担忧 ③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发布政令时,常摇动木铎来召集百姓。此处用的是比喻义 ④八佾:舞的行列 ⑤长沮、桀溺耦而耕:两人 ⑥使子路问津焉:渡口 ⑦耰而不辍:停止 ⑧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参与 ⑨往者不可谏:匡正,挽回 ⑩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 不仕无义:出来做官 (2)一词多义 ①见 ②与 ③易 ④为 ⑤而 (3)词类活用 ①耰而不辍:名词活用为动词,用 ②子路从而后: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落在后面 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留下 ④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洁,使……乱 (4)古今异义 ①遇丈人 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今义:岳父。 ②子见夫子乎 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 今义:是指因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③君子之至于斯也 古义: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对象,不译。 今义:达到(某种程度),导致(某种结果)(多用于否定或反问);引出另一话题。 ④子路从而后 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 今义:一个词,连接分句,用于下文开头,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 ⑤明日,子路行以告 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子路曰:“为孔丘。” ②子曰:“隐者也。” ③为仲由。 (2)宾语前置句 ①而谁以易之? ②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③奚自? (3)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②子路宿于石门。 (4)省略句 ①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②遇丈人,以杖荷蓧。 ③至,则行矣。 5.成语积累 (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2)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6.名言名句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4)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7.重要虚词 结合例句,掌握“而”的常见用法。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和”或“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anglipo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