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归去来兮辞》教案【沪教版第五册】
归去来兮辞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大志,有 “大济苍生”的愿望,为什么在十三年时隐时仕后选择了彻底归隐田园?
有人说《归去来兮辞》是出世入隐者高歌咏唱的宣言书。 高三学生对陶渊明及其诗文已经有一定了解,问题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朗读课文
疏通文字,感知课文
落实重点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对不能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
2、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的大意。
3、教师巡视观察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及时给与帮助。重点:
1)、指导朗读: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等。 1、自由朗读课文,对不能理解的字词进行圈划
2、讨论交流阅读中圈划的字词。
3、概括各段内容
1)、弃官归田的决心 2)、愉悦恬静的田园生活 3)、乐天安命的情怀。 本文属于辞赋类文章,适合吟诵。朗读是品味文章的重要途径。而文言诗文的教学要注重巩固加强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所以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文言现象进行整理归纳和积累。疏通文义后的内容概括是对文章的一次梳理,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为下面的深入解读打下基础。 再读课文
把握情感
落实难点 请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归去来兮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点:结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作者厌倦了黑暗腐败的官场,强烈的渴望乡园田居的生活。)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点:乐于田园生活,诗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所以他才能生活的如此惬意自得。)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点:作者在文中乐的背后隐现出的忧。有出世的逍遥,也有误入歧途的痛悔;有得养天年的安乐,也有人生苦短的感叹;有家人亲友相伴之乐,又有曲高和寡,知音难寻的伤感;有离开官场的决绝,也有对国事的一丝牵挂。全文可说是忧乐相生。) 仿佛鸟儿飞离牢宠,船儿终于靠岸 熟读成诵
积累名篇 1、要求学生用几分钟时间,把自己比较欣赏的语段、语句背一背。
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背诵文句。 反复吟诵,既可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又能强化短时记忆。 课后作业
学习反馈 1、朗读背诵全文。
2、以《人淡如菊》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业。 背诵全文,积累名篇。通过写读后感一方面加深对陶渊明的理解,同时可激发学生对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的思考。 思路点拨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还可采取自读加探究的方法来教学。本文词句的理解难度不太大,可以让学生课前自行解决,疏通文意,熟读成诵。然后布置学生对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质疑。问题以作业的形式交上来。教师将学生的问题整理后挑选出几个代表性的问题,再交换学生。比如“”这样的诗句是否体现陶渊明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等等。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进行研究。教师安排一堂课,以“隐者的智慧”为主题,进行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陶渊明归天后的喜忧参半的复杂情感,理解中国古代隐士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智慧。这样的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练习举隅
1、整理归纳本文出现的语言现象,做在作业本上。
2、将本文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
3、课后自主阅读《归去来兮辞》序,写阅读体会300字左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堂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学案: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doc
- 【课堂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学案:2.2.2 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doc
- 【课堂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学案:2.2.1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doc
- 【课堂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学案:2.3.2—2.3.2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doc
- 【课堂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学案:2.3.4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doc
- 【课堂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学案:2.4.1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doc
- 【课堂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学案:2.4.2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doc
- 【课堂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学案:2.5.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doc
- 【课堂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学案:2.5.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DOC
- 【课堂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学案: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