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7周专项限时练7文言文阅读.docVIP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7周专项限时练7文言文阅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项限时练7 文言文阅读 (用时:40分钟 满分: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 太子丹论 [清]侯方域 天下有绳墨之论,而挫英雄志士之气者,如以荆轲为盗是也。况乎狃①于成败之形,而不察于确然之数,以忠臣孝子不得已之深心苦行,不痛惜其不幸,而反以为罪,则何以为后之国家者处仇敌法也? 昔者燕太子丹遣荆轲入秦,刺始皇不中,秦人来伐,王喜②斩丹头以献于秦,国竟以灭。宋儒③曰:“丹有罪焉,故书斩④。”呜呼!丹之心事,可以告之皇天后土而无憾矣!本意欲杀敌,不遂则死,已决绝于易水送荆轲之日矣,其书“斩”者,固其所笑而不受也。 然则何以罪丹乎?曰:召衅也。夫强秦之欲灭燕,岂待有衅哉?彼六国之见灭者,又坐何衅也?刺亦亡,不刺亦亡,三尺童子能辨之矣。即云幸而苟延焉,乃蜉蝣之朝夕也,尚不得为蟪蛄之晦朔也。有两人行而遇虎者,其一惶恐拜跪而乞哀以死,其一大呼奋臂斗不胜而死,而论者顾以乞哀为智,以大呼奋臂为狂佻而撄虎之怒,则何其愚且谬也! 且太子丹之遣荆轲也,或筹之熟矣。秦之横行而不可御,乃天下惊魂震魄,自慑伏于秦,非秦果能制天下也。斩竿一呼而天下瓦解,相去几时?秦既无德以入人,其势又非蟠结而不可动,设一旦其万乘之君立死于匹夫之手,国有不内乱乎?天下豪杰因以知其不足畏。而太子丹者且收合六国之馀烬以西向而前吾恐嬴氏之亡不待沛公之入关矣其以泄暴秦之威而倡天下之义莫此一击若也。 宋人有见于战国之世,圣人之道不明,先王之法不立,其公子养客而侠士轻生,故一切以儒者之论绳之,恶聂政⑤之以私害公,而并及于轲;恶原、尝、春申之属,而并及于太子丹。譬如有医之于药者,不察其人之何病,而概以乌附⑥为不可用,日以宽和之剂养其肠胃,又安能起久痼而生之乎?宋之亡也,秦桧、汤思退之流,日以挑衅之说,挟持杀戮天下之谋臣战将,始终以讲和误其国。仅有一大儒如考亭者,犹所见之如此,亦何怪乎三百年间,多议论而少成功哉! 然则轲可为忠臣,丹可为孝子乎?曰:由今日论之,轲可为忠臣矣。而要之,其人则英雄而感恩者也。若太子丹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 ①狃:因袭,拘泥。②王喜:燕王喜,战国末年燕国最后一代国君,太子丹的父亲。③宋儒:指朱熹,即下文的“考亭”。④斩:无罪被杀曰杀,有罪被杀曰斩。⑤聂政:战国时韩国人,严遂与相国侠累争权结怨,聂政为严遂刺死侠累。⑥乌附:又名乌头,可入药,治风寒等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则何以为后之国家者处仇敌法也 处:处理,对待 B.又坐何衅也 坐:因……而获罪 C.秦之横行而不可御 御:抵挡 D.故一切以儒者之论绳之 绳:制裁 答案 D 解析 绳:衡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D项均为介词,对于。A项代词,他,指太子丹/副词,表示揣测语气,大概。B项句末语气词/兼词,于之。C项连词,表并列,又/连词,表让步,尚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以批判的眼光评判历史人物的功罪得失,反对“丹有罪焉”的观点,赞扬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的壮举,论述了“以成败论得失”的荒谬。 B.作者认为,宋儒的观点颠倒了燕国灭亡的因果,混淆了判别懦夫和英豪的标准,反映出宋人的外交弱势心理,所以三百年中,“多议论而少成功”。 C.第五段作者借论宋人对战国社会的看法,批判了“以私害公”的社会现象和“讲和误国”的可耻行径,宣泄了自己郁积心中的对黑暗官场的愤激之情。 D.文章运笔恣肆刚健,行文纵横开阖,论证层层深入,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议论形象生动,结尾高度评价了历史英雄主义精神,洋溢着凛然的正气。 答案 C 解析 第五段并没有批评“以私害公”的社会现象,而是批评宋儒对太子丹和荆轲的偏见;而且作者批判的矛头也没有指向黑暗的官场。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而 太 子 丹 者 且 收 合 六 国 之 馀 烬 以 西 向 而 前 吾 恐 嬴 氏 之 亡 不 待 沛 公 之 入 关 矣 其 以 泄 暴 秦 之 威 而 倡 天 下 之 义 莫 此 一 击 若 也 答案 而太子丹者/且收合六国之馀烬//以西向而前/吾恐嬴氏之亡/不待沛公之入关矣/其以泄暴秦之威//而倡天下之义/莫此一击若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则何以罪丹乎?曰:召衅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以宽和之剂养其肠胃,又安能起久痼而生之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