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章 嗅觉受体和气味传递系统 2004.pptVIP

第二篇章 嗅觉受体和气味传递系统 2004.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篇章 嗅觉受体和气味传递系统 2004.ppt

;2004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宣布把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 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 Buck),以表彰他们在研究人类嗅觉方面的贡献。   两位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在于他们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告诉世界“我们是如何能够辨认和记得1万种左右的气味”的。;理查德·阿克塞尔 1946年7月2日生于美国纽约。 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又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 1978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83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 1984年在哈佛大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很久以来,理查德就被认为是一个天才。他当上教授时仅27岁,37岁就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感觉信息在大脑中的表现。并为嗅觉信息绘制图表。;琳达·巴克:1947年1月29日生于美国西雅图, 1974年在华盛顿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0年在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取得免疫学博士学位。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博士后的研究。 1984年~1992年在哈佛大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2002年开始任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员,华盛顿大学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教授 2003年起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 她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且是历史上第七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女性。 实验室主要研究气味和信息素怎样被鼻子首先发觉,然后再被大脑转化成不同的感觉和行为。除此以外,琳达·巴克和同事们还致力于引起衰老和决定寿命长短机能的研究。 ;气味——也就是嗅觉,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一起,构成了我们的5种主要的感知外部世界的方式。嗅觉往往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举例? 嗅觉不仅让人的感受更加细致入微,而且对很多动物感知周围环境、以至于更好地生存也起着重要作用。请举例;第二章、嗅觉受体和气味传递系统;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代。当时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气味是有气味的物质发出的辐射。而另一位希腊学者伊壁鸠鲁,则在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基础上来解释嗅觉。他认为是不同形状的原子让鼻子感觉到不同的味道。他曾经天真地设想,引起甜味嗅觉的是??滑、圆圆的原子,而酸味则是由尖的原子产生的; 后来,苏格兰的科学家蒙克里夫于1949年提出了一种气体立体化学理论, 认为气体分子的形状如同我们常见的物体那样, 多种多样, 千姿百态, 有球形、船形、椅形等。气体立体化学理论认为,在人和动物的鼻子总有感觉灵敏的鼻窦,在鼻窦的细胞中有专门接受外界气体分子的受体,它也是一种分子。当外界气体分子和鼻窦受体分子像模具和模型一样相互吻合并发生生理反应时,产生的信号便刺激大脑,就可以使人闻到气味。如果外界气味分子和鼻窦受体分子不吻合、不反应,人就闻不到气味。;Axel和Buck的寻找;不同寻常的假设;1000个嗅觉基因的发现;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揭示,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气味受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中。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随后被传输到大脑的嗅球的微小区域中,并进而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 分析基因后发现他们都是编码的一种GPCR;2 嗅觉受体的发现和激发过程;2.1 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Figure 15-31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Figure 15-32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气味与相应的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cyclase),导致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的水平变化而引起离子通道的打开。;嗅觉受体的激发过程;看图和动画后,请绘制一个气味分子的信号转导通路;五种物质的 嗅觉阈限值;3 嗅觉系统的最终破译;嗅觉感受器;;嗅觉细胞;;嗅觉细胞的信息传递;嗅觉系统中的深化研究;气味的最终破译;请绘制气味分子传递系统;4 嗅觉系统原理的应用; 信息素的探究; 老鼠被训练搜寻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们。老鼠嗅觉灵敏,利用嗅觉原理经过数月训练记住人类的气味后,科学家在它脑内植入电极,并与电子发报机相连。当它们被派往废墟现场,嗅到“目标”的气味之后,脑电波波动图形显示“啊哈……找到了”。此时,技术人员可通过设备确定小老鼠的位置,同时也就能知道被困人员的下落。 ; 另外,日本研究人员正研究一种气味枪,可以用在商场等地。当顾客从面包房前走过时,摄像头会指挥气味枪喷出面包香味,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