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立龙潭农工旧教学大楼改建工程需求计画书(定稿0331).doc
PAGE
PAGE 1
國立龍潭農工舊教學大樓改建工程需求計畫書(定稿0331)
壹、計畫緣起
本校創設於民國十三年,惟限於校地分散三塊,校本部狹隘擁擠,新舊建物雜陳,影響學校發展甚鉅。
本校各棟建築物興建年代久遠,並且老背少情形嚴重,校舍老舊,教室大小不一,影響教學品質、學生學習及師生安全。
教學大樓目前有全校35個班級及部分辦公處所使用,係師生活動之主要場所。
貳、現況及問題分析:
一、為了解本校各建築耐震強度,於94年4
二、因初評結果部分建物耐震能力有疑慮,是以本校於96年4月13
三、近年來龍潭地區因為外來人口關係,每年入籍人數皆呈現增加之趨勢,其他縣市學校招生不足現象應不致於發生,是以提供全校師生足夠之教學環境實是刻不容緩之議題。
計畫構想:
因受限於校本部空間有限因素影響,且考量學生上課權益,教學大樓無法全面性之拆除重建,是以擬訂部分教室先補強-後安置-拆除-再改建之順序,期使保障師生之授課學習及完成大樓改建雙重目標。
一、補強面積約2051.3 m
二、拆除面積約6810 m2
三、改建預計樓地板面積:約7392m2。
肆、設計需求:
一、預計興建四層總面積約7392 m2之教學大樓。
二、整體區劃(需符合現有法規之規定):
(一)應能與現況融合形成優美具整體性的校園景觀。並以能與原有建物空間動線順暢連接成有頂蓋之通道或風雨走廊為設計原則。
(二)應以建構綠色環境、生態保育、能源與水節約等環保概念之永續校園建築。
(三)建構安全、舒適的無障礙及兩性平等校園環境空間。
(四)應設置公共藝術及編列預算(預算含於總經費內),可考量融入現有之建築(如原教學大樓川堂前之典雅門廊)。
(五)現有之珍貴、有紀念性之植栽需儘可能保留,若因規劃需要覓地移植時,需取得校方同意,例如鳳凰木、流蘇、紫藤、黑板樹、杜鵑、大花紫薇、水黃皮、阿勃勒…。(必要時簽訂保樹條款)
(六)建物設計時除應注意本身之防音外,亦需避免操場位置對未來教學活動或辦公室之干擾問題。
(七)設計時需考量日照、採光、通風及東北季風對師生及建物之影響。
(八)應整體考量全校之停車空間規劃,儘量採人車分道為原則。目前教職員約150人,日校學生約1300人。
(九)校園夜間景觀照明之規劃需達到校園安全地圖之功能,適當位置應設有緊急求援設備,以維護校園夜間安全,可考量使用太陽能燈具節省電費之支出。(本校進修學校目前約學生600人,於夜間上課。)
(十)公共服務空間(樓梯間、廁所、走廊…等)之燈源以感應及人工方式雙重控制為原則。
(十一)供水及電力以分段(層)控制為原則,加裝數位計量錶,用以掌握電力使用情形。
(十二)配合集水及降低頂樓積水,建物頂樓可採斜屋頂設計或採其他可達此功能之綠建築設計。
(十三)電力設施需考量現有之設備(高壓電力設備),做整體性之規劃。
(十四)建物設計需考量辦公處所及教室裝設分離式冷氣機時,室外機之遮蔽及美觀。或設計可達到相同效果之節能裝置,做為另類選擇之參考。
(十五)每樓層需規劃一空間,做為蒸飯室之用。利用公共服務空間設置,以不影響現有規劃之教室空間為原則。
(十六)需設置一貯水設備(含過濾系統)及管線供飲水機使用,飲水機供水管線以每一教室安裝一台為原則。
(十七)本校供水除廁所(大小便斗)可用地下水外,其餘接用自來水,管線需標示類別,洗手台出水口(水龍頭)需裝節水裝置。
(十八)建物設計時需考量耐震能力能符合第一類建築物之相關要求。
(十九)建物外牆美觀設計。
(二十)建物需於適當地點預留監視系統線路,以沒有安全死角為原則。
(廿一)於適當地點規畫室外廣播系統,以能達到訊息傳遞之功能。
(廿二)建物走廊需留有適當數量之排水口,且能夠自然排洩,不積水。
(廿三)建物之設計需參酌民情風俗做考量,各樓層之樓梯階數以奇數為原則。
(廿四)本校之地勢為後(側門)高前(門)低,設計時應考量防汛需求。
(廿五)建物如高於水平面時,其與地面及現有電梯(電子科旁)之連接宜棌坡道方式,儘量不採階梯設計,以符合無障礙環境需求。
(廿六)教室及辦公處所需設計雙邊遮陽設備,注意遮光角度(可採防盜型百葉窗設計)(視經費而定)。
(廿七)各類管線設計需以美觀、方便維修且具有未來擴充性為原則。(如可利用頂樓配置管路連接管道間…或其他方式,但需注意封口防水之要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