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第七屆大學部學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邀稿函 一、主辦單位: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學會。   合辦單位: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進學學會。 二、報名期間:民國九十四年十月十九日至民國九十五年元月十三日為止。   徵稿期間:民國九十四年十月十九日至民國九十五年二月二十七日為止。 會議時間:民國九十五年三月中旬擇日舉行。 三、會議地點:淡江大學淡水校園驚聲國際會議廳。 四、邀稿對象:全國各大學中國(語)文學相關科系之大學部學生。 五、論文題目:凡有關中國文學相關範疇之論文皆歡迎投稿。 六、報名方式:報名表詳見附件一。 郵遞報名:填妥報名表並附上論文大綱,收信人處請註名為「第七屆大學部學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收」郵遞至251台北縣淡水鎮英專路151號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系辦公室。   (二)E-mail報名:填妥報名表並附上論文大綱,主旨請註名為「報名第七      屆大學部學生學術論文研討會」E-mail至492000764@s92.tku.edu.tw      及492000301@s92.tku.edu.tw信箱(兩信箱皆需寄發)。 七、投稿方式:撰稿格式詳見附件二。 來稿(含論文電子檔及書面紙本乙份)請於收信人處註明為「第 七屆大學部學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收」郵遞至251台北縣淡水鎮英專路151號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系辦公室。 八、投稿須知: (一)論文字數請以六千至一萬八千字為限。 (二)來稿請依撰稿格式書寫。 (三)來稿請用Word98以上之文書處理軟體製作。 (四)已發表之論文請勿投稿。   (五)郵遞資料後一周內、E-mail資料後三天內如無收到Email回信,請來 電至0938572764林璟蓉同學確認。   (六)開會時將依作者原稿印製論文,會後再依作者修改稿刊印出版。 九、其它   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絡中文系系辦黃涵怡助理2330或 0938572764林璟蓉同學。 附件一: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第七屆大學部學生學術論文研討會報名表 姓名 校系別 照片 性別 指導人 此項可先空白並詢問學術小組 聯絡方式 日: 夜: E-mail 通訊地址 □□□ 戶籍地址 □□□ 論文題目 關鍵詞 論文大綱 論文大綱 請浮貼學生證影印本(正反面皆需)於此處                              本表格可複印使用 附件二:撰稿格式 為利於會議之編輯作業,請依下列撰稿格式撰稿。 一、以橫式書寫,正文請設定為12號新細明體。論文題目請用18號標楷體,各章標題 請用16號標楷體。引文請用12號標楷體。 二、章節使用符號,依一、(一)、1、(1)……等順序表示 三、請使用新式標點符號,書名號用《》,篇名號用〈〉。書名與篇名連用,省併篇名號, 如《莊子.天下》。 四、獨立引文,每行低三格。 五、注釋號碼請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如1.、2.、……,並請用Word頁下注。 六、注釋之體例,請依下列格式: (一)引用古籍 1.古籍原刻本 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鑑》(南宋鄂州覆北宋刊龍爪本),卷二,頁2上。 2.古籍影印本 明.郝敬撰,《尚書辨解》(台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百部叢書集成》 影印《湖北叢書》本),卷三,頁2上。 (二)引用專書 王夢鷗,《禮記校證》(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年12月),頁102。 (三)引用論文 1.期刊論文 殷善培,〈敦煌本瑞應圖殘卷的結構與文化意涵〉,《淡江中文學報》第五期 (1999年6月),頁147-167。 2.論文集論文 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76年9月),頁121-156。 3.學位論文 周彥文,《千頃堂書目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5年 4月),頁20。 (四)引用報紙 丁邦新,〈國內漢學研究的方向與問題〉,《中央日報》,第22版,1988年4月 2日。 (五)再次徵引 1.再次徵引時可用簡單方式處理,如: 註1:殷善培,〈敦煌本瑞應圖殘卷的結構與文化意涵〉,《淡江中文學報》 第五期(1999年6月),頁147-167。 註2:同前註。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