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股神经阻滞 膝关节镜检查(与关节内局麻联合) 股骨干骨折,前交叉韧带重建和膝关节置换 “三合一”阻滞 股神经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隐神经阻滞 闭孔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臀大肌处) 坐骨神经阻滞(腘窝处) 踝部和足部阻滞 躯干部神经阻滞 颈丛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腹股沟神经阻滞 阴茎神经阻滞 1.了解阻滞疗法的优缺点、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2.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基础知识: 1)穿刺部位的解剖学 2)局麻药或其他药物的药理学 3)穿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发症的预防和紧急处理能力 对操作者的要求 1.了解病史、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检查 2.对以前的诊断、治疗和疗效做全面的了解 3.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 4.在治疗开始前让患者了解治疗的方法、疗效、可能出现的反应 5.对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患者,阻滞疗法仅是手段之一,应该采取综合性治疗 患者的准备 1、注意患者对穿刺注射及其他操作的反应,以帮助确定“痛阈” 2、通过神经功能的检查和交感神经功能的测定以确定计划中的神经是否被阻滞 3、评价阻滞后疼痛减轻的程度和病理生理方面的效果 4、将疼痛减轻的持续期与阻滞作用所产生的持续期相比较,以判定疗效 5、详细记录阻滞后的各种反应及结果 效果评定 注意事项 1.阻滞时应有助手在场,以协助治疗和处理并发症 2.抢救用品应放置在方便的部位 3.治疗期间应测定血压、心率、呼吸,并不断与患者交谈 4.应用较大剂量局麻药时准备静脉通路,以备抢救 5.特殊穿刺时应取得合作,避免患者突然移动身体而致折针、损伤或定位不准 6.严格无菌操作 1、阻滞后应常规观察15~30分钟,严禁让马上离开,因为小剂量局麻药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虚脱、毒性反应等。 2、治疗恢复期间和回家期间给予适当照顾,以免意外。 阻滞后处理 谢谢 * * * * * * * * * * * *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 酰胺类 酯类 布比卡因 苯佐卡因 利多卡因 可卡因 甲哌卡因 普鲁卡因 丙胺卡因 吸收 注射部位 剂量 局麻药的理化性质 肾上腺素 分布 注射部位 全身吸收 脑 骨骼肌 心脏 生物转化和清除 酯类 酰胺类 血浆酯酶 肝酶 肾脏排泄 中枢神经毒性 麻醉效能 血液吸收 血液酸碱状态和PaCO2 心血管毒性 CC/CNS 比值 即:发生不可逆的心血管事件的局麻药剂量与产生中枢神经毒性(惊厥)的局麻药剂量的比值 CC/CNS比值越大,越安全 预防 注药前回抽 缓慢注射 使用最小剂量和最低浓度 严密观察 上肢神经阻滞 臂丛的解剖 C5~T1前支 3干: - 上干: C5~C6 - 中干:C7 - 下干:C8~T1 外侧束 - 上、中干的前支 -正中神经的外侧支和肌皮神经 中间束 - 下干的前支 - 正中神经的内侧支和尺神经 后束 - 三束的后支 - 腋神经和桡神经 臂丛的解剖 臂丛阻滞入路 肌间沟入路 腋路 锁骨上入路 锁骨下入路 锁骨上入路 锁骨下入路 腋路臂丛阻滞 桡神经阻滞(上臂) 桡神经阻滞(肘部) 桡神经阻滞(腕部) 正中神经阻滞 尺神经阻滞 指神经阻滞 静脉局部麻醉(Bier 阻滞) 下肢神经阻滞 下肢神经阻滞 下肢神经阻滞技术 腰大肌间隙阻滞Psoas compartment block 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Lat.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block 隐神经阻滞Saphenous nerve block 骶旁阻滞 Parasacral block 坐骨神经阻滞Sciatic nerve block 踝和足阻滞Ankle and foot block 腰骶丛的感觉支配区 腰大肌间隙阻滞(腰丛阻滞) 大腿疼痛,与骶旁神经阻滞联合可用于髋部疼痛 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髋部疼痛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支配区的疼痛治疗 腰大肌间隙阻滞(腰丛阻滞) 神经阻滞在临床疼痛中的应用 学习资料 概念 叩击肌腱引起的反射,通过脊髓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