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答案】2015秋九年级语文上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精彩开篇词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同学们往往重视基础知识,而忽视动手能力。一旦要自己动手,自己拿主意时,就会手足无措。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才能克服这个缺点呢?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先生以他的真知灼见为我们指点迷津,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特别是在学习自然科学方面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学习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
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丁肇(zhào)中 埋没(mò) 彷(páng)徨(huáng) 儒(rú)家
华裔(yì) 论(lún)语 中庸(yōng)
2、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获得知识。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
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
3.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美国物理学家。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默读课文,讨论和编写阅读提纲。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交流点拨】(1)提出问题(1段):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2)分析问题(2~12段):论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①(2段):格物致知的出处和意义。
②(3~5段):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及其原因。
③(6~12段):实验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3)解决问题(13段):希望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2.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
【交流点拨】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探察、探究。物,物体、事物。致,达到、得到。
3.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
【交流点拨】探讨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
4.本文的标题是中心论点吗?
【交流点拨】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标题不是中心论点。
5.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
【交流点拨】第一,传统的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6.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交流点拨】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7.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
(二)深层探究
1.文本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
(1)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3)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不是一样的?
【交流点拨】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4)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
(5)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交流点拨】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
(6)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7)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8)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而是需要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9)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习题1(新版)新人教版.doc
- 2018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习题1(新版)新人教版.doc
- 2018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习题2(新版)新人教版.doc
- 2018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习题3(新版)新人教版.doc
- 2018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习题2(新版)新人教版.doc
- 2018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 5.2.1《陈情表》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5).doc
- 5.2.5《旧日的时光》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doc
- 5.3.1《报任安书》共3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5).doc
- 5.3.3《记念刘和珍君》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5).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