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三針、足三針療法手三針是:后溪、中渚、間谷(筆者發現的一個新穴)。足三針是:太沖、內庭、足臨泣。介紹:目前掌握這種療法的人已經把它作為自己的不言之秘了吧?否則為什麼張先生在二十年前講過很多次課後我們後學者竟聞所未聞,網上也找不到呢?多虧我的同學買過他的《雜病論治》,看後對其“手足三針”理論深入研究、臨床運用發現果然神妙,向我介紹並提供給了我這部分資料。我第一時間整理出來,給大家共同學習、使用,願各位將其發揚光大.
筆者研究運用手三針、足三針治療頸肩腰腿和三叉神經痛等疑難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確切,可謂是:入針即效,撥針即愈。從眾多的頸肩腰腿痛、三叉神經痛、頑固性頭痛、牙痛等症的治療觀察中,大多能足三針1~2分鐘之內收到顯效或治癒。筆者應有關單位邀請,曾多次舉辦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學習班,聽課者達200餘人次,遍佈20多個省市。但以前所辦的學習班,其內容大多是骨質增生症的治療方法。在講解其治療方法時,只是粗略講一下手三針、足三針的施針方法,沒能從手三針、足三針的作用機理去進行深入細緻的探討。學員聽了之後只會知道怎麼樣去用手三針、足三針治療頸肩腰腿痛,對其來歷和作用機理不太瞭解。因此筆者感到有必要對手三針、足三針在治療頸肩腰腿痛、三叉神經痛、頑固性頭痛、肋間神經痛等疑難痛症方面的作用機理作進一步的探討,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惠助,並希望讓手三針、足三針的運用得到普及與提高。 手三針、足三針的來歷。一、手三針、足三針是筆者足三針近30年的針灸臨床工作中,根據其對頸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確切療效而提出命名的。二、手三針、足三針各是哪幾個穴位。手三針是:后溪、中渚、間谷(筆者發現的一個新穴)。足三針是:太沖、內庭、足臨泣。現將各穴的適應症簡述於下。間谷穴:這是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發現的一個新穴,位於手陽明大腸經之三間與合谷兩穴連線之中點。它的適應症是,凡三間、合谷兩穴的適應症均是其適應症。尤其對頸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療效甚為突出。現將《針灸聚英》關於三間、合谷兩穴的主治範圍摘引如下三間: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齒齲痛,嗜臥,胸腹滿,腸鳴洞泄,寒熱症,唇口乾,氣喘,目眥急痛,吐舌,戾頸,喜驚,多唾,急食不通,傷寒氣熱,身寒結水等17種病症。主治傷寒大渴,脈浮在表,發熱惡寒,頭痛脊強無汗,寒熱症,鼻衄不止,熱病汗不出,目視不明,生血翳,頭痛,下齒齲,耳聾,喉痹,面腫,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開,偏風,風疹痂疥,偏正頭痛,腰脊內引痛,小片單乳蛾等22種病症。
間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兩穴之病症,是因為其穴在兩穴連線之中點,其敏感度較兩穴高得多。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圓珠筆頭去按壓該點,即會感酸脹,用同樣的方法去按壓合谷其酸脹度就會感到差一些,三間就更差了。敏感度高的穴,得氣快,療效速,似乎無需爭議的。
中渚,位於手少陽三焦經的循行線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關節間後方凹陷處。其主治,《針灸聚英》謂:“熱病汗不出、目眩頭痛,耳聾,目生翳膜,久瘧,咽腫,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醫宗金鑒》謂:“四肢麻木,戰振,蜷攣無力,肘臂連肩紅腫疼痛,手背癰毒。”后溪,位於手太陽小腸經的循行線上,第五掌骨小頭後方尺側,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其主治,《針灸聚英》謂:“瘧寒熱,目赤生翳,鼻衄,耳聾,胸滿,頭項強不得回顧,癲疾,臂肘拘急,癡疥。”《醫宗金鑒》謂:“手足拘攣,手足顫搖不能握,中風卒然昏僕,不能言語,癲癇不省人事,瘈疭抽掣,頭痛及暴發火眼,熱淚常流,行痹,腿膝腰背曆節周身疼痛,項強,傷寒感冒,汗不出,不能解,牙齒腮齦及咽喉腫疼,手足麻痹,破傷受風,寢汗。”以上三個穴位均在手掌背側部,且系手三陽經的循行線上,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症,合而用之更有協同作用。或三穴同用,或兩穴同用,或與足三針之一兩穴同用,對於頸、肩、臂、肘、手指,及背、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療效甚為理想。筆者在治療上列部位的痛症腫脹,或頭痛、牙痛、偏頭痛、脅肋痛(肋間神經痛、膽囊或肝部疼痛),常用手三針、足三針,往往有拔針而愈的效果。這三個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握拳少虛為度。下面談談足三針。足三針:足臨泣、內庭、太沖今就三個穴的各自適應症分述如下,足臨泣,位於足少陽膽經的循行線上,在第四、五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其主治,《針灸資生經》謂:“主胸中滿,缺盆中及腋下馬刀瘍瘺,善齧頰,天牖中腫,淫濼,(骨行)酸,目眩,枕骨合顱痛,灑淅振寒,心痛,周痹痛無常處,厥逆氣喘,不能行,痎瘧日發,婦人月事不利,季肋支滿,乳癰。”《醫宗金鑒》臨泣穴,主治歌:“中風手足舉動難,麻痛發熱筋拘攣,頭風腫痛連腮項,眼赤而痛合頭眩,齒痛耳聾咽腫症,遊風瘙癢筋牽纏,腿痛脅脹肋肢痛,針入臨泣病可痊。”內庭,位於足陽明胃經的循行線上,第二、第三蹠趾關節前當足次趾外間凹陷中。其主治,《針灸聚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