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淄川区磁村中学??李文浩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
2.?学习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写法。
3.?感受闻一多光辉形象,并从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难点
1.?学习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写法。
2.?感受闻一多光辉形象,并从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七子之歌》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对,七子之歌,这是我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时传唱的一首歌曲。其实,这首歌曲的歌词早在1925年就写成了,大家知道这首歌词的作者吗?对,是闻一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他的一篇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板书课题)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臧克家,请大家看大屏幕:
【臧克家,诗人。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
2.?学习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写法。
3.?感受闻一多光辉形象,并从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
1.?速读课文,整体把握
师:那就请大家快速阅读文章吧!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出示幻灯片)
⑴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⑵根据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学生认真阅读,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师:好,大家读过文章了,谁能回答刚才的两个问题?
生:我觉得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这两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师:何以见得?
生:因为课文的第七、八两段说明了。
师:请你读读这两段。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的这两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起到过渡作用,是承上启下。
师: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怎样承上启下的?
生:第七段是承上针对作为学者方面的闻一多先生的,第八段则是启下针对作为革命家方面的闻一多先生的。
师:说得非常好,这样以来,文章的行文思路就非常清晰了,段落也做到了自然衔接。大家可以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上。请大家再次大声朗读这两段。
2.?再读课文,分享体会
⑴师: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作为学者方面的闻一多先生做了什么?如何做的?体现他怎样的精神?请同学们细读文章第一部分。(出示幻灯片)
(学生边细读文章,边交流讨论)
师:谁能回答上面的问题呢?
生:作为学者方面的闻一多先生他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
生:他十年艰辛写成《楚词校补》。(学生“校补”读错,师予以指正)
生: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写成《古典新义》。
师:闻一多作为伟大的学者,一生的事例非常多,却单单选了三件事,看得出作者精心剪裁典型事例,而且在事例上做到了详略得当,同学们在写作时也要做到精心选材,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格。
【随即引导学生他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关语句体会】
生:通过“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十年艰辛;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这些词语可以体现闻一多先生孜孜不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生:他,总是头发凌乱,无暇及此。饭几乎忘吃,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光阴。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
师:说得非常棒!文章第一部分还有哪些词语能说明闻先生严谨刻苦的精神呢?
生: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吃尽、消化尽”可以说明。
生:下面还有,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房。远射、文化药房等词语
生: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找宝藏。钻探。
师:“钻探”能不能改成“研究”?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这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比喻的作用就是形象生动,用“钻探”更能体现形象生动,含义也更丰富了。
师:请同学们带着刚才对这些词语的理解阅读下刚才找的这些句子。
⑵师:刚才我们大家讨论了作为学者方面的闻一多先生他的所作所为。那么作为革命家方面他又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呢?怎么做的?(出示幻灯片)请同学细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生: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年高考时政热点复习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人生自有诗意!.doc
- 2018春人教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Unit 6 Section A (2d—3c).docx
- 2018春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学案4 用尺规作角.docx
- 2018春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Module 12 Unit 1.doc
- 2018春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Module 3 Unit 2(无答案).doc
- 2018春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Module 1 Unit 1(无答案).doc
- 2018春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Module 2 Unit 1(无答案).doc
- 2018春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Module 1 Unit 3(无答案).doc
- 2018春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Module5 Unit2(无答案).doc
- 2018春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21章教学设计8.21.1生物的无性生殖.docx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2.1 代入消元法导学案.doc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doc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解析版).doc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12课《卖油翁 》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2 一元一次不等式.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英语 unit4 第1课时(sectionA 1a-2d)学案.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英语 unit4 第1课时(sectionA 1a-2d)测试.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英语 unit4 第1课时(sectionA 1a-2d)练习.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英语 unit4 第2课时(sectionA 3a-3c)学案.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英语 unit4 第2课时(sectionA 3a-3c)测试.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