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版 第13章 第1节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第章 热学
[全国卷三年考点考情]
说明:(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2)要求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对应学生用书第225页)
[教材知识速填]
知识点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很小:①直径数量级为10-10 m.
②质量数量级为10-27~10-26 kg.
(2)分子数目特别大: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 mol-1.
2.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①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
②颗粒越小,运动越明显;
③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④运动轨迹不确定,只能用位置连线确定微粒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物体里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选填“有关”或“无关”),通常称作热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力比引力变化快.
(3)分子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r0的数量级为10-10m).距离 分子力FF-r图象r=r0 F引=F斥 F=0 r<r0 F引<F斥 F为斥力r>r0 F引>F斥 F为引力 r>10r0 F引=F斥=0 F=0 易错判断(1)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知识点2 温度和物体的内能1.温度
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具有某个“共同的热学性质”,我们把表征这一“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定义为温度.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2.两种温标
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关系:T=t+273.15_K.
3.分子的动能和平均动能
(1)分子动能是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的平均值,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总和.
4.分子的势能(1)意义: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
(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微观上——决定于分子间距离和分子排列情况;宏观上——决定于体积和状态.
5.物体的内能(1)等于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是状态量;
(2)对于给定的物体,其内能大小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
(3)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位置高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易错判断(1)-33 ℃=240 K.(√)(2)分子动能指的是由于分子定向移动具有的能.(×)(3)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知识点3 实验:用油膜法估算分子的大小
1.实验原理
利用油酸酒精溶液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如图13-1-1所示),将油酸分子看作球形,测出一定体积油酸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用d=计算出油膜的厚度,其中V为一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S为油膜面积.这个厚度就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
图13-1-1
2.实验器材
已稀释的油酸若干毫升、量筒1个、浅盘1只(30 cm×40 cm)、纯净水、注射器(或滴管)1支、透明玻璃板一块、坐标纸、彩色水笔1支、痱子粉或石膏粉(带纱网或粉扑).
3.实验步骤
(1)取1 mL(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中,制成200 mL的油酸酒精溶液.
(2)往边长约为30~40 cm的浅盘中倒入约2 cm深的水,然后将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3)用滴管(或注射器)向量筒中滴入n滴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使这些溶液的体积恰好为1 mL,算出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0=mL.
(4)用滴管(或注射器)向水面上滴入一滴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油酸就在水面上慢慢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5)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一块较大的玻璃板盖在浅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
(6)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
(7)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根据纯油酸的体积V和薄膜的面积S,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d=,即为油酸分子的直径.比较算出的分子直径,看其数量级(单位为m)是否为10-10,若不是10-10需重做实验.
易错判断(1)油酸酒精溶液配制后,要尽快使用.(√)(2)用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方法,把酒精撒在水面上只要实验方法得当就可以测出酒精分子的直径.(×)(3)公式d=中的“V”是纯油酸的体积.(√)
(对应学生用书第227页)
微观量的估算
1.分子的两种模型:
图13-1-2
(1)球体模型直径d=.(常用于固体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版 模块二 第6单元 单元高考整合.doc
- 2018版 模块二 第10单元 第23讲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doc
- 2018版 模块三 第14单元 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
- 2018版 模块二 第6单元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doc
- 2018版 模块二 第7单元 单元高考整合.doc
- 2018版 模块二 第6单元 第13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doc
- 2018版 模块二 第7单元 第15讲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doc
- 2018版 模块二 第8单元 单元高考整合.doc
- 2018版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
- 2018版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