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夏季风雨带和西太平洋副高季节变化的耦合特征.PDF

东亚夏季风雨带和西太平洋副高季节变化的耦合特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亚夏季风雨带和西太平洋副高季节变化的耦合特征

第20 卷 第2 期 热 带 气 象 学 报 Vol.20, No.2 2004 年04 月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Apr. , 2004 文章编号:1004-4965 (2004 )02-0122-07 东亚夏季风雨带和西太平洋副高 季节变化的耦合特征 黄晓东, 罗会邦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东 广州 510275 ) 摘 要:利用NCEP/NCAR 数据集中1950~1999 年4~9 月500 hPa 位势高度和逐日降水 率(PRATE )资料,通过奇异值分解,主要探讨了东亚夏季风雨带与西太平洋副高季节移动 的耦合关系。分析发现,模态方差的大小只反映模态对整个分析时段和整个分析区域贡献的 大小,但对某些时段、某些区域来说,方差较小模态的贡献很大;因而仅以模态方差贡献的 大小来判定模态的重要性是不完全的,只有多个模态的配合才能比较全面地揭示两个场的耦 合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雨带在不同地区的跳跃对应着西太平洋副高的三次突变,不 同模态对三次突变有不同的贡献。 关 键 词:东亚夏季风雨带; 西太平洋副高; 奇异值分解 中图分类号:P425.4.2 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东亚季风性气候的显著特色是降水集中在夏季风盛行的4~9 月,每年4~9 月的汛期, 东亚季风区内旱涝异常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损失。东亚夏季降水的时 [1] 空分布很复杂,廖荃荪、赵振国 总结出对我国夏季降水有重要影响的十大因子,其中西太 平洋副高南北位置的异常变化直接影响东亚夏季降水的异常分布;如 1998 年长江流域特大 [2] 洪水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当年副高活动的反常 。目前比较公认的看法是:副高存在明显的季 [3] 节性变动,突出表现为北进过程中的两次北跳;分别对应着我国长江流域的入梅和出梅 。 [4] 南海季风实验的开展使得西太平洋副高的研究有了新突破:王黎娟、何金海 认为5 月中旬 副高从南海地区的连续减弱东退是南海夏季风建立的直接过程,南海夏季风的爆发直接导 [5] 致南海地区雨量的突增,标志着东亚夏季风的来临 ,使华南前汛期雨季进入盛期,同时江 南出现第二次雨峰。 收稿日期: 2002-09- 19; 修订日期:2004-01-28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1998040900 项目第一部分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黄晓东(1976- ),女,湖北人,工程师,理学硕士,主要从事热带天气、短期气候预测的研究。 2 期 黄晓东等:东亚夏季风雨带和西太平洋副高季节变化的耦合特征 123 这些研究或者强调夏季副高的两次北跳与雨带移动的密切关系;或者注重晚春初夏副 高的减弱东撤对南海夏季风及降水爆发的直接影响。本文将采用较新、较完整的 NCEP/NCAR 数据集中有关资料对4~9 月东亚夏季风雨带的移动规律作比较详细、全面的 分析。NCEP/NCAR 提供的 1950~1999 年4~9 月逐日再分析资料,包括逐日降水率和逐 日500 hPa 位势高度资料。逐日降水率资料的格点为高斯分布,计算范围选取东亚季风区, 即(105~140 °E,5~50 °N);500 hPa 位势高度资料的分辨率为2.5 °×2.5 °,计算范围选 取东亚季风区和中、西太平洋海域 (80~180 °E,0~50 °N)。本文目的是讨论降水和副高 的关系,尝试用奇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