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宋名臣胡铨交游考——以戊午上高宗封事为中心
南宋名臣胡铨交游考
——以《戊午上高宗封事》为中心
【摘要】胡铨是“南宋四名臣”之一,肝胆忠义,颇有令名,而半生岭海,仕途多蹇。宋高宗绍兴八年,胡铨以《上高宗封事》进谏,触忤权奸,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贬谪、拘禁、编管的生涯,此文可谓胡铨一生的关键点,以此为中心考察胡铨的交游,以见出作为“名臣”的胡铨其人其行对南宋初士风的影响。
【关键词】胡铨 《戊午上高宗封事》 交游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与李纲、李光、赵鼎并称为“南宋四名臣”,胡铨自建炎二年(1128)高宗“策士淮海”时以万言长策登科甲而入仕途,其后数十年沉浮坎壈,以忠直敢言擅名朝堂,也因此不能全身远祸,屡遭贬谪。绍兴八年(1138),因《戊午上高宗封事》触忤权奸秦桧,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贬谪、拘禁、编管的生涯。孝宗即位后,其命运才有所转折。对于对胡铨一生影响甚巨的上疏一事,吴宽赞曰:“奏疏所上,炳炳焉,赫赫焉,读之足以痛快人意,真所谓与日月争光者也。”本文即以此为枢纽考察胡铨的交游情况,以期在特定角度还原作为“名臣”的胡铨的历史面目。
一、师长辈
萧楚
萧楚,字子荆,庐陵(今江西吉安)泰和人,自号三顾隐客,门人私谥为清节先生。据《清节萧先生墓志铭》,他卒于高宗建炎四年(1130),时年六十七,可推知其生年为英宗治平元年(1064),足长胡铨38岁。萧楚与胡铨为同乡,更是对胡铨的为人为学有重要影响的师长。胡铨丁父忧时,从其学《春秋》,一生师事之。此时,萧楚已卓然名家,被推为“名儒”,虽如此,其言行却颇有狷狂之气,更兼有名士之风与林下之概。据载,绍圣年间,他游太学,贡礼部,不第,其时奸臣蔡京方掌权柄,他留书与门人冯澥,“言蔡将为宋王莽”,其后果验,此举可谓颇具胆气与眼力。从此,他自誓不履仕途,隐居三顾山下,筑读书台,传授《春秋》之学,一生不娶,以学者终身。其门人名于世者除胡铨外,尚有赵旸与冯澥等,冯澥尤“以忠鲠名天下”。
胡铨学本《春秋》,登甲科时为《春秋》第一,论策则极重王统,“嘉言谠论,多本春秋义例”,一生力排和议,九死而不悔,又作有《春秋集善》,可见于《春秋》之学,浸淫甚深,为人立论,无不秉持。而萧楚作为胡铨《春秋》学之业师,对胡铨的影响可谓深矣。学者治《春秋》,“自汉唐迄今,家《春秋》者且千概,癖于传”,萧楚则“渐以经”,反重知识,轻伦理的治经传统而行,注重经学大义,其弟子亦多从之。萧楚论《春秋》大旨,盖“主于以统制归天王,而深戒威福之移于下”,这一大旨,胡铨始终秉持。萧楚治学非止于《春秋》一端,所学甚博,著作等身,有文集百余卷,“多发明《易》、《春秋》与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氏族、星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博学多闻,著作等身。
萧楚为人刚毅有执,嫉恶如仇。曾有友人被诬陷于冤狱,他“冒盛暑往救,终得不寃”。胡铨登甲科后,归拜萧楚于床下,萧楚曰:“学者非但拾一第,身可杀,学不可辱。毋祸我《春秋》乃佳。”其言如金石掷地。观胡铨一生,冒死进《上高宗封事》,流落岭海数十年不改其志,其“孤忠谠论,震耀千秋”,果非以登第入仕为极荣,果不以杀身取义为所恶,胡铨“卓然为天下名臣”,萧楚之功非浅。
萧楚不入仕途,隐居林下,又以“隐客”自号,其为人似兼奉儒道,但他其实纯然儒者:他隐居不仕,始于蔡京之乱朝,不求闻达而独善其身,有不屑与之同流合污、匹夫不可夺志之意;隐居之后毕生致力于治学,有弟子百余人,授其业以传其道;著书以明经义,“非徒以口讲耳受者矣。每篇各有注文,皆楚自作,亦间有胡铨及他弟子所附入”,藉此传之后世,以出世之态,行入世之事。而胡铨亦以儒者终身,其言行出处,颇有乃师之风。“绍兴五年,张浚开督府,辟湖北仓属,不赴”,而一旦入仕,则以国之安危为命,杀身不悔,经历虽相异,心志却并无二致。
萧楚去世之前,自知大限不远,嘱胡铨于其百年之后作墓志铭,后胡铨乃作《清节萧先生墓志铭》,叙其生平大概,于萧楚之道德文章,推崇备至,有“士穷义乃见,不幸不生孔子前,与叔肸同卒,可叹也”之言,又作有《祭萧清节先生文》。
胡铨终生以萧楚门人自居,为学则领其要旨,注其文章,登第则去往拜会、听其教诲。萧楚“身可杀,学不可辱”之言,胡铨终生铭之于心,志之于行。高宗绍兴七年(1137),胡铨除枢密院编修官,宰相张浚,参知政事张守、陈与义闻萧楚之名,欲读其书不得,后来张浚得其《战辨》一书,乃感慨胡铨得先生真传,“可谓切中时病矣”。绍兴八年戊午(1138),胡铨进《上高宗封事》触忤权奸,由是开始了漫长的流徙贬谪生涯,“险阻艰难,食有并日,衣无御冬”,颠沛流离中,不忘砥砺名节、研磨学问,“先生之书未尝一日去手”,不仅以此自励,更教子授徒,朝夕不辍,成《易》、《礼记》、《春秋传》,凡十七年不改其志。萧楚离世四十余年后,胡铨入经筵,论及经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