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滴灌教学 硕果未来
滴灌教学 硕果未来
作者:王小雪
单位:嵩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滴灌教学 硕果未来
——浅谈教学改革
【摘要】“滴灌”作为一种现代高科技的农业灌溉技术,正在一步步的代替传统落后的漫灌方式。这种模式可以引申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系统和教育方法。滴灌教育是在教学方式上进行由量到质的改变,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高速吸收的效果。
【关键词】传统教学;改革;高效;滴灌教学
一、传统教学,如同漫灌
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讲台上不停的讲,学生在课桌前被动的听,要问孩子对所讲的知识掌握了多少,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如同漫灌,扼杀了许多孩子的学习热情。如果把知识比作源源不断的清水,那我们的孩子就是那一颗颗需要水分的种子。一味的对他们倾灌知识,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只会淹没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据统计,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的现象呈增长之势,各地区平均有30%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在我看来,这种只注重“量”的漫灌式传统教学,无疑是孩子们厌学的罪魁祸首。
二、反思旧方,探索新法。
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我们的教学需要改革。我想教学的改变应该从教师开始,教师的发展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应该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未来。
一直以来,我都在想,教授孩子掌握知识的过程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不少老师都认为是知识,因为孩子们在学校就是学习知识的。可是我认为这个过程学生本身最重要,他们才是我们服务的主体,才是我们真正应该研究的对象。每个学校,每个年级都有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等等。那么为什么我们不针对我们服务的主体成立学生心理教研组,老师们一起去探索不同年龄的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对知识的接受及把握能力,以及他们的思想共性,如果我们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特性和思想变化,对他们学习知识有着重大意义。如果孩子们的心理被老师牢牢把握,老师就可以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改变学习方法,为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孩子们厌学等不良的学习心态一定会大大减少。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我前段时间看了一集《还珠格格》,小燕子无疑是许多老师眼里中的“坏学生”,让她一字不错的背诵《古从军行》,比登天还难,她开始背也像我们学生一样背烦了还记不住,甚至大哭大闹,直到五阿哥这位“好教师”把诗融入一招招剑法,小燕子很快就掌握了。这种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眼中的“坏学生”很多,而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太少了,很多学生如果一些知识没掌握,老师就让他们十遍百遍的抄,增加他们的作业量,想让他们多写多做来达到掌握的目的,但这是十分错误的,孩子们只会被动的来完成量,对质的掌握并没有要求。这就是漫灌,水多了,种子不一定吸收,相反还会产生负作用。于是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之于鱼,后者是授之于渔。我认为没有“坏学生”,只有“坏老师”。假如我们换一种方式,掌握孩子们的心理,知道他们熟悉什么,哪种方式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那么我相信他们一定是用心在掌握知识,“量少却滴滴有效”,这种“化量为质”的教学就是“滴灌式教学”。
三、滴灌教学,师生共赢
“滴灌”这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源于以色列,以色列是一个水比油贵的国家,他们利用这种方式灌溉植物,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分,而且使农作物的产量比传统模式下的高出了很多倍,水分一滴滴的浇灌给每一棵幼苗 ,让他们充分吸收,高效利用,这就是我对滴灌的理解,引申到教育领域,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种模式,让孩子们告别繁重的学习任务,轻松愉快,并且高效率的掌握知识呢?我想这种“由量到质”的教学理念,就是“滴灌教学。”
滴灌教学就是改变传统教学那样的粗犷模式,把所要教授给孩子的知识,一点一滴的传达给孩子,让他们充分高效的吸收利用。检验教师教的好不好,学生学的好不好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它追求的是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课堂生命的节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高效的获得知识与技能。因此我们必须很明确的知道,要改变的是教学方法。那么怎样来一点一滴高效率的教给孩子们要掌握的知识呢?这是老师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我们知道教学领域有很多让孩子们提高接受能力的方法,我认为让中小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要从生活,从兴趣等诸多因素考虑。这些方式是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善总结获得的。
我倡导学生们随身携带一个小的记忆本,把每天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