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PTN关键技术_3G传输组网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1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TN关键技术_3G传输组网技术.ppt

MPLS-TP和PBB-TE的比较: OAM能力: PTN的OAM主要包括故障管理(故障检测、定位和通告)和性能管理功能。 PPB-TE的OAM是基于IEEE802.1ag的连接故障管理(CFM)或Y.1731的以太网OAM机制。 T-MPLS的OAM是基于G.8114,与Y.1731的OAM消息功能非常相似,不同之处是T-MPLS的OAM支持分层:TMP/TMC/TMS(可选)。 2008年7月,IETF72会议讨论了MPLS-TP的OAM,修改了OAM报文格式,引入ACH来实现与PWVCCV兼容,PW的CC可能会利用VCCV-BFD实现,同时引入CV、AIS、APS等OAM功能。 * MPLS-TP和PBB-TE的比较: QoS机制 PTN的QoS主要包括流分类、流量管理、优先级标记、流量整形、队列调度和拥塞控制等。 MPLS-TP主要采用E-LSP方式,即利用COS字段的3bit作为优先级标记,支持8个优先级;MPLS-TP的QoS通常分为3层:客户层、PW层和LSP层,可基于每层进行流量管理和调度。 PBB-TE主要采用B-VLAN的VLANPRI(3bit)作为优先级标记,支持8个优先级;PBB-TE的QoS可分为客户层、业务层(I-SID)和隧道层(Trunk)。 * MPLS-TP和PBB-TE的比较:网络保护 ITU-T的T-MPLS支持1+1和1:1线性保护(G.8131)以及Wrapping和Steering环网保护(G.8132),IETF倾向于采用MPLS的FRR完成1:N线性和环网保护。 目前IETF和ITU-T的JWT专家正在热烈讨论MPLS-TP的环网保护需求; 而目前PBB-TE支持1:1线性保护,由于其标签全局性带来的限制,因此不支持子网保护和基于连接的环网保护,可采用G.8032的以太环网保护。 * PBT和T-MPLS的比较 * 传送网的转型:全业务交换能力 电信运营商都在讨论转型,这种转型特别是指业务的转型,从过去以提供电路交换的话音业务为主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多媒体业务转型。 目前,人们能够享用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交换网、业务网、数据网络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传送网作为网络的公共传输平台,承载了网络中的所有业务。按照物质决定意识的说法,既然上层业务发生了变化,传送网的转型也是必须和紧迫的。 IP网和传送网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都是不可替代的。传送网不仅要完成业务信号的传送,同时,随着带宽出租业务的快速发展,传送网正逐步成为电信运营商赢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尤其在运营商实施全业务转型的关键时期,打造一个具备全业务交换能力的光网络架构对运营商十分重要 * 未来传输网需要满足的要求: 符合网络长期发展的需求,具有长期演进升级的成本优势; 可以透明传送各种业务信号; 具有高安全性,包括网络本身的安全性和对用户数据的安全保障; 满足传送网设备99.999%的可用率,具有快速保护和恢复机制; 具有QOS保障能力,具备可预测和可控的网络与业务性能; 支持多业务,支持对多业务的承载,从而降低网络整体成本; 便于维护和管理,减少人工现场操作的需求,降低对维护和管理人员的要求; 便于实现多厂商和多运营商的互联互通; 具有很好的继承性,能够与现有SDH传送网进行有机的结合,并能够提供对TDM业务的有效传送。 * PTN技术发展趋势(1) PTN作为传送网满足下一代网络分组传送需求的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关注的是T-MPLS(MPLS-TE)和PBT技术。 总体来看,T-MPLS着眼于解决IP/MPLS的复杂性,增加了传送网的保护倒换和OAM特性,在电信级承载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PBT着眼于解决以太网的缺点,在设备数据业务承载上成本相对较低。 标准方面,T-MPLS走在前列,但随着ITU-T和IETF共同开发MPLS-TP的相关标准,两个标准组织的协同带来了标准化进程的放缓;PBT标准化工作开展较晚,目前进展较快 * PTN技术发展趋势(2) 由于MPLS-TP天然具有通过PW支持多业务承载以及便于和IP/MPLS核心网实现互通的两大优势,因此业内有更多人看好MPLS-TP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前,两大主流PTN技术(T-MPLS/MPLS-TP和PBB-TE)都处于进一步标准化和产业化的阶段,虽然国内外一些设备商的PTN产品在2008年前后纷纷发布,但仍需跟踪国际标准化进展来进一步完善产品功能和性能。 随着2009~2010年间标准化工作的完成,以及我国运营商RANIP化和IPTV等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明确,PTN产业链也将逐渐成熟 * PTN的部署思路 PTN的部署应以满足用户和业务需求为根本导向,着力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差异化服务能力和OAM能力,实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