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新闻两则》《芦花荡》.docVIP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新闻两则》《芦花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新闻两则》《芦花荡》

PAGE 4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一单元阅读 复习卷 《新闻两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3、新闻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例,《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要素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人物 中原我军/人民解放军 地点 南阳 原因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和 结果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4、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主要部分,背景、结语是辅助部分。) 1)标题——是新闻的题目,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可以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百万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2)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有时导语前还有“电头”) 例:《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京。“(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扼要地揭示了我军的战绩。)(导语前面的“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是“电头”) 3)主体——随导语或背景之后,是消息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例:《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后面的内容。 ①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背景资料) ②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③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④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是结语) 4)背景——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交代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 例:《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的“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5)结语—— 一般是最后一句或一段话,也可暗含在主体中。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5、品味语言: ①品味词语的含义:准确精练 “XX”表明……情况/有“XX”之意,含义丰富……。 / “XX”只表示……之意,效果不好,所以不能换。 / “XX”是“XX”之意,突出了……。 例: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越过)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把突“突破”换成“越过”好吗?)(不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②品味语句的感情色彩:嘲讽意味 “XX”有嘲讽意味,嘲讽(某人某种思想行为)。/“XX”褒义贬用,突出了…… 例: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③品味语句的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性) 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点/情况)。 例: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茂盛了。(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根据地比作树木和森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根据地巩固发展壮大的情况,显得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芦花荡》(小说)(孙犁) 1、故事情节: (1~8)序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介绍了老头子的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外貌、性格特点等)。 (9~19)开端:老头子护送两女孩进苇塘找队伍。 (9~63):具体讲述老头子的英雄故事。 (20~54)发展:老头子大意使大菱受伤。 (55~63)高潮与结局:老头子痛打鬼子为大菱复仇。 3、人物形象:老头子的英雄形象 (1)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