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工林植被管理-盛炜彤.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工林植被管理-盛炜彤.ppt

* * 人工林植被管理 盛炜彤 目 录 1.植被管理的概念 2.为什么要重视植被管理 2.1 人工林稳定性差 2.2 人工林病虫害严重 2.3 人工林存在地力退化 2.4 人工林抗自然灾害与污染能力差 3. 单作人工林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改变了人工林区原来的景观格局和生物区系 3.2 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 3.3 多代连作 3.4 人工林外来树种多 4.人工林植被管理措施 4.1 优选乡土树种 4.2 保护造林地周边的天然林和生态敏感地点的原有植被 4.3 发展林下植被 4.4 营造混交林 4.5 改善人工林景观格局 4.6 适地适树 1. 人工林植被管理的概念 为了提高人工林稳定性的目的,在人工林或人工林区采取保护、利用、发展和消除植被的措施,称作人工林植被管理。其目标是使人工林群落结构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得到提高,同时使人工林区植被结构与布局趋于合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概念中提到人工林是林分水平的,人工林区是区域水平(景观水平)的。要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只在林分水平上是不够的,通过植被管理不仅要使人工林群落结构得到改善,而且还应使造林地区植被结构与布局趋于合理(如大面积人工林,特别是同种集中连片的人工林就不合理)。要改善人工林区的环境,植被是主导因子,植被的分布格局、植被类型多样性改善了,生态环境才能跟着改变。所以在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中,将植被管理放在第一位。 2. 为什么要重视人工林的植被管理,有下面5个理由: 2.1 人工林稳定性差 人工林稳定性差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外书刊上称单作(monocultures)人工林。欧洲《人工林培育》一书在“人工林收获与长期生产力”一节中的结论中说,关于与单作相联系的生物学稳定性与潜在问题许多仍然需要研究。德国的老资格的一些林学家们写一本书被翻译了过来,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态林业理论与实践》,在引论中说德国今日的森林是200年经典林业的结果: ① 原先的矮林、中林几乎完全为主伐林所取代,而择伐只在巴伐利亚州与巴登符腾堡州零星分布; ② 树种分布已发生大范围变化,针叶树现在占森林面积的2/3,栎与山毛榉曾构成德国主要林相,而现在仅占森林面积的1/4; ③ 纯林化仍在继续发展,2/3的针叶林为纯林林分。 ④ 将近自然的混交林改造为人工纯林一个后果是易遭受各种灾害的袭击,如风、雪、干旱、火灾、有害动物,有害物质、辐射、气候变化等。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中欧的森林不稳固。人工林生态系统比天然林稳定性差,如人工林结构单调,原先的自我调节的机能,显然不再发生作用,伐区式采伐形成的同龄林因内在的不稳定性,显然难于适应新发生的环境污染灾害。 2.2 人工林病虫灾害严重 南方松毛虫长期大面积为害而难于控制,全国每年发生面积为267万公顷,一般在海拔500米以下林地,马尾松发生猖獗。 举世闻名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工程,1994年天牛发生面积达33.3万公顷,其中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等省有163个县受光肩星牛危害,对近1.3万公顷杨树构成毁灭性危害,仅宁夏砍掉8000多万株杨树,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亿之巨。 沙棘木蠹蛾在黄河中上游及赤峰南部地区发生面积6.6万多公顷,在辽宁省朝阳地区发生面积8.5万公顷,被毁面积3.3万公顷。 生多样性是森林群落抵御病虫为害的一种保卫机制,生物多样性低的人工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差。一个树种甚至一个无性系的单作,为适合这个树种或无性系的病虫提供了一致的和大量食物来源和理想生境,食物的供应是决定病虫种群规模的基本要素,并有利于种群快速集结和传播。 2.3 人工林存在地力退化 2.3.1 杉木人工林 ⑴ 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其生态系统有不利影响: ① 枯落物凋落晚;② 分解慢,养分释放慢;③ 群落结构单一,密度大的林分几无林下植被。 ⑵ 杉木人工林的育林干扰对土壤养分损耗大:① 林地清理、整地、水土流失严重,火烧损失有机质;② 皆伐损失大量有机质养分;③ 幼林抚育引起水土流失。 ⑶ 杉木人工林林下土壤肥力下降明显:① pH值下降;② N、P损失多,尤其是P;③ 土壤物理性质变劣;④ 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有大的改变。 ⑷ 连作对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碳分配及养分生物循环带来不利影响。 据南平研究,1代与2、3代相比,中龄林树高下降8.13%和12.13%,胸径下降9.12%和34.55%,蓄积下降22.33%和67.90%。 最后的结论是,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主要是由传统的不合理育林措施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造成的土壤综合功能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土壤物理性状不利改变,养分特别是有效养分P供给不足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