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试题详解精选集赏析.docVIP

2013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试题详解精选集赏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试题详解精选集赏析

诗歌鉴赏试题精选集赏析 ?? 是荆公的写景佳篇。据《王直方诗话》说,本篇深受苏东坡喜爱,东坡曾手写此诗。诗题一名《即事》。 入清溪①行山中 〔唐〕李白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无事令人幽,停桡②向余景。 【注】①清溪:水名,在今安徽贵池北。②桡(ráo):桨。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4分) 9. 请赏析颔联“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的写景技巧。(4分) 8.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②首联写舟之“轻”“疾”,表现出诗人“入山中”的畅快与惊喜;中间两联,诗人置身山水,与鱼鸟为伴,心情愉悦而恬淡;尾联,诗人被山间幽美夕景所吸引,“停桡”驻足,沉醉其中。 ? (4分,第①点1分,第②点3分。意思对即可) 9.①俯仰结合(远近结合)。诗人“起坐”舟中,俯视溪底,鱼儿往来;抬望四周及上空,鸟儿翩飞。一俯一仰,景物层次分明,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②动静结合。诗人行舟观景,青山倒映在水中,随溪水荡漾。景象逼真,巧妙地融山水于一体,寓静于动,蕴含生机,别有情趣。 ? (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其它技巧,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浪淘沙·秋江 张炎 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 (1)上片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4分) (2)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长笛霜空”的理解。(3分) (1)“飞蓬”用了比喻手法,作者把自己比作漂泊不定的蓬草,体现了孤苦无依、凄凉的心境;“鸥鸟”用了反衬手法,通过写鸥鸟的闲适反衬作者的悲苦。(手法、情感各1分,共4分) (2)这一句用了以景结情(或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在一片寂静的霜空中传来婉转凄凉的长笛声,营造了凄清的氛围(1分),含蓄表达了词人欲排遣却无法消除的悲苦心境,令人回味无穷。(1分) ? 赏析 ??? 这是一首描写秋江景色的小令。作者晚年曾在浙东、苏州一带漫游,从令中提到的“海门”来看,写于晚年的可能性较大。 ??? “万里一飞蓬”,开首便交代自己有如飘泊不定的蓬草。在张炎的词中,“断梗”、“浮萍”和“飞蓬”的形象不断出现,如“试问清流今在否,心碎浮萍多少”(《南浦》(别本)),“空怜断梗,梦依依,岁华轻别”(《凄凉记》),“深沉最苦,便一似、断蓬飞絮”等等。作者此际登临,首先意识到的是自己有如万里江山一点微不足道的“飞蓬”,其悲凉心境便不难体会到了。“吟老丹枫”,时令正值深秋,秋风吹拂下,作者在飘零欲坠的红色枫叶下吟着愁苦的词句。张炎曾有词:“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绮罗香》),“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落天涯”(《甘州》),这些愁苦的意象正是彼时作者心境的反映。开首二句作者尚未写情,则悲苦之情已经溢出句外。“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这两句所刻画的画面极富立体感,且动静结合。此时也许恰值傍晚,暗蓝色的天幕,一弯秋月已然升起,三两只沙鸥正自由自在翱翔,下面便是涌上迅即又退下的潮水。古代文人对自在闲适的沙鸥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在张炎词作中,写及沙鸥的也相当多。“闲意谁同?”是说沙鸥这种闲情逸致谁能比得上?很显然,对于沙鸥,满腹忧愁的作者是自叹弗如的。 ???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下片续写自己登临之所见。作者的目光放得更远。秋风肃爽,虽已是傍晚,但能见度仍很高,极目望远,水天一色,浑无际涯,似乎是独立于尘世之外的境界。在这寂静的环境里,夹杂着获花香的秋风送来忽断忽续的渔歌。词写到这里,整个画面愈发显得有色有声,宛如一幅肃爽秋景图。“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不竞”,意为不争。《诗经·大雅·桑柔》:“君子实维,秉心无竞。”这是一个倒装句,应为“心不竞(如)烟水自流”。作者从“登山则情满于山”,到心境为景色所陶治;从“闲意谁同”到“心不竞”如“烟水自流”,这里可看出作者登临时的情感发展轨迹。末句以景作结,写得很是肃爽。沈义父《乐府指迷》曾言:“结句须要放得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理由是以情结尾,“往往浅露”。此语虽未免绝对,却也不失为一家之言。试看:在一片寒冷的霜空中,传来婉转凄苦的长笛之声,这笛声正撞击着一位有如飞篷飘萍般游子的心弦。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 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 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 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 疑是武陵源。 ??? 试题一:从首联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由此联想到陶潜《桃花源记》中描写美景的哪两个句子? ? 参考答案 ? 是春末或夏初。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答题区间是首联。从“暖草如积”可知不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