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埔实习的报告
大埔实习报告
一、中山纪念堂
1、简介:
大埔县三河中山纪念堂建成于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夏,建成同时辟建了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为钢筋混凝土土木混合结构二层建筑,面积达500多平方米。正门石牌坊上书写的“中山公园”和门楼上方的“中山纪念堂”为胡汉民所题。1985年4月,大埔县委、县政府将纪念堂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2003年,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公园修复工程被列入“人文兴县”重点项目,让其纪念意义更为突出、历史内涵更为丰富,以此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公园,对外开放,让孙中山精神更好地激励后人。
2、中山纪念堂的历史意义:
大埔中山纪念堂有三最:建成最早、规模最小、保存最完善。那么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为什么建于偏僻的山区小镇呢?这要从纪念堂的纪念着、三河坝华侨徐统雄先生说起。徐统雄早年在马来西亚与孙中山相识,深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感动,在孙中山革命最困难的时候,他卖掉自己在当地的7间店支持革命,后来干脆回国追随孙中山先生。
1918年1月,援闽粤军屯兵于大埔三河坝一带,总司令部设在三河坝天主教堂。当时,滇、桂军阀一方面阻挠北伐,一方面利用恶劣手段迫使孙中山辞去大元帅统兵权,援闽粤军成为孙中山唯一的武装力量。5月26日,孙中山从广东前往上海途中,从汕头乘船到大埔县三河坝,亲临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会晤诸将领,力促陈炯明护法攻闽。孙中山在三河坝停留了5天。6月1日,孙中山离开三河坝经汕头赴上海。1928年夏,徐统雄为纪念孙中山莅三河坝护法之举,于南洋募集巨资在凤翔山脚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道周围的空地上兴建中山纪念堂,同时兴建了中山公园。
二、三河古城
(一)、南门
南门,即三河明代古城南门,又称“宣和”门。三河坝上通闽粤,下抵潮汕,向来是粤东水路的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明代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三河的西岸便修筑了城池,古代称为三河城,即今天的汇城。城墙长1547米、城高4.5米、下宽3.3米、上宽2.4米,堞垛918个。城池开有四个门,东边的叫“永清”门,南边的叫“宣和”门,西边的叫“镇宁”门,北边的叫“拱极”门。现仅存南门和西门及560米残垣。
(二)、韩江源
韩江源客家母亲雕像位于梅江、汀江、梅潭河交汇处,是韩江源标志性建筑,意为世界客都的人文秀区梅州大埔与潮汕平原一衣带水,客潮两地人同饮母亲河水成长。韩江是粤东第一大江,源出闽粤赣三省交界山地,上游北源为汀江,西源为梅江,东源梅潭河,两江一河交汇于大埔县三河坝,三河坝以下始称韩江,至潮州入海,是客潮两地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因纪念潮州剌史韩愈而命名,全长438公里。它以清甜的江水哺育着两岸的人民。解放前,韩江还是大埔及梅县、长汀、永定、上杭各县客家人往南洋谋生的通道。
客家母亲雕像为客家妇女背男牵女的石雕造型,像高9.8米,重136吨。客家母亲头扎发髻,侧转的面部好像正在和背上的儿子悄声细语;左手牵着的女儿甩着两条小发辫,仰视着母亲,好像在聆听母亲的尊尊教诲。目前雕像朝向东方,面带微笑,笑容里透出坚毅与慈祥,体现了客家妇女奋发图强、勤劳坚韧,对光明与美好的未来充满着希望和信心。
(三)、三河古城聚落的兴衰变迁
汇城坐落于汀江、梅江和韩江的三江交汇处,在以水陆交通为主的古代,这里可以说是水源充沛、交通发达,加之地形平坦,符合聚落选址的条件。三河始称于唐,自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已历经七个朝代,为千年古镇。宋置三河口盐运,明洪武九年设三河驿站、递运所、巡检司,嘉靖四十二年筑三河城,文化早开,商贸发达,古有城市,旧有“小潮州”之称。可以看出古时这里聚落发达,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聚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于对城镇的保护和防御,当时便修筑了城墙。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传统防御设施,从城墙的规模可以看出当时汇城一带也曾繁荣一时,但由于近现代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汀江、梅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抬高,导致近几十年水患频繁。水患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导致了人口外迁;另一方面随着陆路交通的飞速发展,汇城昔日的交通区位失去优势,聚落也从繁荣走向了衰落。
三、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园
(一)、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兴建于1963年。先后被广东省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局限,纪念碑整体活动场地狭小,缺少革命文物、史料和先烈事迹展览场所。近年来,为更好地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大埔县高度重视,对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的建设作出了总体规划并进行扩建。纪念园总占地18万平方米,由纪念碑、纪念馆、瞻仰平台、石雕门坊、朱德铜像、观景长廊、纪念浮雕、大型停车坪、会议室等九个部分组成。近年来投入近千万元,先后建好碑身护坡、瞻仰平台、通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