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高考物理一轮专题突破课件(鲁科版):两类动力学问题
* * 1.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 情况与 情况联系起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 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 情况. 运动 受力 运动 受力 2.超重 (1)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线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2)产生超重现象的条件:物体具有 的加速度,与物体 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3.失重 (1)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线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2)产生失重现象的条件:物体具有 的加速度,与物体 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大于 向上 速度 小于 向下 速度 4.完全失重 (1)完全失重现象: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线的拉力)等于 的状态. (2)产生完全失重现象的条件: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 时,就产生完全失重现象. 零 重力加速度 考点一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 【技巧提示】 (1)无论是哪种情况,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都是加速度. (2)物体的运动情况由受力状况及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共同决定. 2.解决连接体问题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是整体法与隔离法. (1)整体法:当系统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我们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质量等于各物体的质量之和,当整体受到的外力F已知时,可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叫做整体法. (2)隔离法:从研究的方便出发,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这种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叫做隔离法. 【技巧提示】 (1)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加速度的桥梁作用,寻找加速度与未知量的关系,利用运动学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运算法则列式求解. (2)处理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往往交叉使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 【案例1】 (2009·安徽理综)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甲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 kg,吊椅的质量为15 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a=1 m/s2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解析】 解法1:(1)设运动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则有: 2F-(m人+m椅)g=(m人+m椅)a, F=44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F′=440 N. (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N,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丙所示,则有: F+N-m人g=m人a,N=275 N. 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也为275 N. 解法2: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和m;运动员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为F,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N.分别以运动员和吊椅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N-Mg=Ma,① F-N-mg=ma.② 由①②得F=440 N,N=275 N. 【答案】 (1)440 N (2)275 N 【即时巩固1】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2 kg、m2=3 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秤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 N、F2=20 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 ) A.弹簧秤的示数是10 N B.弹簧秤的示数是50 N C.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弹簧秤的示数不变 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不变 【解析】 设弹簧的弹力为T,加速度为a. 对系统:F1-F2=(m1+m2)a,对m1:F1-T=m1a,联立两式解得:a=2 m/s2,T=26 N,故A、B两项都错误;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由于弹簧秤两端都有物体,而物体的位移不能发生突变,所以弹簧的长度在撤去F2的瞬间没变化,弹簧上的弹力不变,故C项正确;若突然撤去F1,物体m1的合外力方向向左,而没撤去F1时,合外力方向向右,所以m1的加速度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 C 考点二 对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现象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版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人教·安徽)实验11练习使用多用电表.ppt
- 2013版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人教·安徽)实验12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ppt
- 2013版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人教·安徽)实验2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ppt
- 2013版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人教·安徽)8.2电路 电路的基本规律.ppt
- 2013版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人教·安徽)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ppt
- 2013版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人教·安徽)9.2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ppt
- 2013版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人教·安徽)实验6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ppt
- 2013版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人教·安徽)小专题复习课(一).ppt
- 2013版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人教·安徽)实验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ppt
- 2013版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人教·安徽)实验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pt
- 烟台青龙山文化广场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效益与风险探究.docx
- 金融衍生工具赋能下供应链契约的定价机制与风险防控研究.docx
- 跨越法系的司法和解之路:美国辩诉交易与德国协商制度的深度剖析.docx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估、挑战与对策.docx
- 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运营模式的多维度剖析——以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为样本.docx
-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的修饰、表达与单克隆抗体制备研究.docx
- 542例HIV_AIDS病例脉象特征剖析及其临床价值探究.docx
- 基于网络的机床产品大规模定制方法的研究.docx
- 辩诉交易在刑事和解中的融合与实践:理论、困境与突破.docx
-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碳纳米管中水孤立子扩散现象及机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