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便宜”建筑--另类逸夫楼.docVIP

崔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便宜”建筑--另类逸夫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崔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便宜”建筑--另类逸夫楼

崔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便宜”建筑--另类逸夫楼  知名大学校园里通常都有“逸夫楼”,这种以捐赠人的名字命名的教学楼通常有着目前校园建筑共有的特征:严谨、扎实、规矩,说不上太特别,也没什么大毛病。也许是考虑到校园原有建筑的存在,落建其中的逸夫楼难以有什么突破,因此也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院,新近建成了一座逸夫楼,简洁粗犷,大大方方站在一群白瓷砖裹体的房子之间,有些个性、有点另类,建筑师崔恺告诉我,论造价,这是座“便宜”的建筑。   -为了节省造价,建筑师的心思没少花   学校的用地和校舍很宝贵,校长曾说:“能不能给我们做一个又是精彩的设计又便宜的楼,教室尽量多一点。外研社很好,但对于教室来讲有点贵了。”崔恺说,他一直记得这句话,并一直严格控制造价。   崔恺、王、商伟玲,中国建筑设计院的三位建筑师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设计者,为了校方给予的信任,建筑师在用地规划、选材、施工方法等诸多方面想方设法节省,同时,特别的创意应运而生。   “从设计上,昂贵的建筑不一定是好建筑。我希望做一个便宜的建筑,又做得好一点,因为是在努力为甲方省钱,所以甲方反而不会参与太多的意见,而是放手让建筑师去做。尤其是外研社的成功使校方很放心,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改变没有受到阻碍。”建筑师们寥寥几句,表达的是做顺心工程的幸运。   “这块地上如何有效地组织出一个教学空间,是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崔恺拿着总平面图悉心讲解:“不想做个很一般的板楼,虽然许多教学楼都是这样呆板的。我个人觉得希望房子进深大一些,尽可能地用足土地,但这样的结果是采光通风不好,于是又有了自然产生的趣味空间——把院子放在南向比较阳光明媚的地方,留出两个院子之后,不仅解决了大教室的采光问题,又将室外绿化融进了教学空间中。”   -宽大通廊和通透楼梯间是建筑师给予学生的课间礼物   南区和北区之间做了一个宽大的走廊,轴线距离有4.2米,“我实际上很少做教学楼(以前做过一个方案,没有实现),上学的时候一个很深的印象是,下了课学生们都愿意到走廊里活动、聊天、换换环境,走廊实际上成了大家的休闲环境,但一般的走廊都是阴暗、狭窄的,1.8米或者2米的,靠一些门上的亮子采光,我觉得非常不好,学生们需要课外的及时的一些交流沟通,所以我们很看中这个走廊的设计,最初校方也有人说是不是走廊太宽了,但最终被我们说服了。”这个走廊在北外校园里是很特别的,宽敞且明亮,可以想象,这会是学生们课间笑闹吹侃的不错的容器。   另一个让建筑师兴奋的有趣空间是楼梯间,崔恺讲到:“楼梯间的设计也是我所坚持的,不像通常那样只是个平淡的交通空间,朝南,玻璃通透,面向两个很漂亮的院子,学生可以在里面享受比通廊里面私密一点的交流,在平台上就座聊天,享受阳光。”走到建筑近前时,最吸引我的也是这两组楼梯间,它们出现在两个院子的尽头,透明得可以清楚地看到层层的踏步之字向上,是建筑中最富动感的地方,结构本身的玲珑美感柔化了原本深色凝重的建筑主体。   -十分钟内的决定:暴露结构不抹灰   采访中,崔恺一直强调的一点,也是逸夫楼始终贯彻的一个工作方法是:无条件地、尽可能频繁地盯现场。可以这样理解,建筑师的工作远不是案头绘图那么简单,尤其是施工图设计时间普遍紧迫,导致建筑师的想法不能充分地在图纸上有所表达,现场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从图纸到现实毕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场配合不仅是让设计正确实现的最有效办法,更有意义的是,许多灵感是来自现场的。”   “我总是在想,能不能有便宜并且效果更好的办法代替外墙砖,因为对学校来讲,用涂料是不经济的,后期维护和翻新的费用省不下来。一次到工地上,混凝土施工完刚刚拆模,效果好极了,为什么不保留呢?于是外墙用墙砖做局部点缀,与素混凝土搭配,内部尽量露明结构梁柱,混凝土自身的美感足以让人感动,并且节省了装修投入,十分钟之内我做出了这个决定,并且得到一起工作的建筑师和施工人员的赞同。”这个现场十分钟的决定可谓迅速且大手笔,但等于否定了建筑师们的部分图纸,增加了修改工作和各专业配合工作的强度。但为了理想中的效果,大家没什么怨言,反而兴致勃勃,完全忘记了辛苦。崔恺本人认为,真正拿出对待作品的热情来做设计的时候,每个建筑师都可以不计辛苦和报酬。而最无奈的事情,是种种外界影响,使建筑师的设计热情丧失,管不好的使劲插手、管得好的说了不算,这样产生的建筑往往没法看,也没法用。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