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 穷 与 饥 饿.doc.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贫 穷 与 饥 饿.doc

贫 穷 与 饥 饿 对于一些经济发达或较发达的地区来言,贫穷可能早已变成了遥远的历史、甚至成了传说,而对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孩子和学生来讲,‘饥饿’恐怕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抽象名词;然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讲,就像是昨天的故事。 我的家乡是豫北的太行山区,哪里是汲县、林县、辉县、淇县的四县交界处,我的家则紧靠林县和淇县。20世纪初我曾祖父七岁从林县逃荒到汲县柳树林给人家放羊,后又到正面村给人家种地;四五十岁才在汲县的一个叫公堂岭的地方开荒安家。我则很幸运,出生于1980年,祖上受难的事我没体验到,但我仍然对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太行山区农民的生活状况记忆犹新,那就是----贫穷与饥饿。 对上世纪80年代的家乡概括来讲,可以用山多地少、缺水少粮来形容:可以说没有什么良田,在我家乡最大的地块是九亩,最小的和席子一般大,好在国家每年还有商品粮补贴,但仍是不够吃;在我的记忆里,馒头只有过年过节有,猪肉鸡蛋都是奢侈品;一日三餐就是红薯稀饭、小米焖饭或着是汤面条,捞面条都很少吃,大米不知多久才吃一次,特别是春天蔬菜都吃不上,天天是干萝卜、干豆角;平时饿了很少有吃的,零食是没有的,如果说有也就是秋天、冬天有红薯和柿子,其它季节只能饿着等了。哪时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哪些家庭主妇,到做饭时间了,都还在发愁-----不知道回家做什么、吃什么,因为可能真的没东西好下锅。所以一到春天四五月份,我就会和母亲、哥哥一起去弄刚刚长出来的杏叶、杨叶等其它能吃东西,回来母亲把它们做成酸菜,到了秋天母亲会将萝卜叶子也做成酸菜,其它地里种的蔬菜也只能放在中午吃,一年当中基本靠吃这些酸菜。所以根据中国恶性肿瘤死亡回顾调查资料统计,我国的食管癌高发区包括华北太行山高发区,这其中包括河南省林县、河北省磁县、山西省阳城等十几个县市。因为据相关专家研究发现,与这些地方长年吃酸菜是分不开的。可见生活水平是相当的落后,贫穷是万恶之源。 在我家乡方圆五十里地之内都是山区,土壤贫瘠,山高路远,吃水也困难,有块地也是旱地。所以经济条件是十分落后,这个到最近几年才略有改善,毕竟打工的人多了,有了其它的财路,生活也改善了许多。所以政府要尽可能多给老百姓一些财路,这其中也包括户籍改革,允许人口流动,否则落后地区的人们生活很难得到改善。我清晰的记得上世纪哪时人们生活困难状态,吃的不好,穿得也不好,在太行山区没几个人不穿打补丁衣服的,甚至同一件衣服上相同颜色的补丁都找不到,更别说其它了。因交通、经济条件的限制,哪时没几个人能到山区外转转的,唯独离我家十里外的正面村每年定时有几个集会,所以也经常去赶集,油条在哪时就是好动西,平时没有福分吃的,中午父母会跟我们买一点,再二毛钱买一碗菠菜汤面条。节省的人可能就是转转回去了,在回去的路上见到更多的人是手里提了二斤油条,也是回去送老人的。乘车?很少有人坐,缺钱呀!所以,哪时的记忆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要是听父母讲起他们和祖辈的遭遇来,那更是不敢想象哪时的困难和境遇。后来从我所读的林县县志和卫辉志里,我知道他们讲得都是真的。 其中卫辉志有这样记载:光绪三至四年,大旱十四个月,饿殍遍地,裸尸被人割食肢体,犬噬鹰啄,骸骨狼藉。时人吴蕙生、杨映斗行善敛尸,插签编号,辨貌登簿。每尸裹席一方,席尽,仅用土掩。城外一屠牛者,全家病死,掩埋时,在其后院掘出人骨数十具,众骇愕,方知此家久卖人肉。还有1942年中原大饥荒:仅河南一省就饿死300万人。1942年,“水旱蝗汤”四大灾害轮番袭击中原地区的110个县,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顶上摔下来)轧而死者无数。妇女售价累跌至平时的十分之一,壮丁售价只及过去的三分之一。 根据美国驻华公使司徒雷登的说法,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700万人死于饥饿,民国时代估计总共饿死过2亿以上人口。这些数字准确性虽无法得知,但足见因饥饿死亡人数之多。生活在现在的人们,仍然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许多国家生灵涂炭、灾荒四起,受饥挨冻的人比比皆是。这些都是沉重的教育,原因可能很多,但我们也必须谨记这些历史和教训,避免历史重演,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美满。同时,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不幸的人们伸出友谊之手,在生活上做到不骄不奢,节俭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年的生活和记忆也永远警示着我们。 李光华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