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即吾乡-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拠点.pdfVIP

此心安处即吾乡-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拠点.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此心安处即吾乡-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拠点

此心安处即吾乡 德国汉学家傅吾康在中国的十三年 1) 一、家庭影响1) 二、在柏林和汉堡的求学岁月 三、攻读博士及最初的学术准备 四、初抵北平 五、中德学会 六、丛书编辑 七、杂志编辑 八、在北平的汉学家圈子 九、汉学研究 十、学会汉学著作的出版 十一、所交往的其他中国学者 十二、学会图书馆建设 十三、在北平的生活 十四、身份认同大抵心安即是家 十五、圣言会在西山的疗养院 十六、超越政治的羁绊 十七、短暂的日本之行 十八、杏坛春暖及成都两年 十九、重回北平及告别中国 二十、尾声 附录一、年傅吾康汉学论著目录 附录二、中德学会出版的丛书和单行本一览表 附录三、西方人名中西文对照一览 年 月 日,一位历经尘世风云变幻的汉学大家,在德国柏林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 程。几天后,他的女儿在致亲友的信中写道 :“我父亲漫长的一生,精彩充实,富有尊严而令人 敬佩,留给我们宁静祥和的最后回忆。”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教授 1) 本文主要依据傅吾康的回忆录《为中国着迷》(第一部)编译而成。该书的德文版为: , - . . : ( ; . )。本文正文中西文人名译名一律用下划线予以标出,以便于同中国人 名分开,西文原名请查文末所附之“西方人名中西文对照一览”。感谢我的同事柳若梅博士在俄文译名方面 给予本文作者的帮助。 这位溘然长逝的耄耋老者就是汉学家傅吾康。随着岁的这位历史见证者的离去,他带走了 德国汉学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同时也带走了整整一个时代。傅吾康不仅是一位汉学家,一位中 国文化的研究者,更是一位中国文化的经历者。正是从 至 年在中国的十三年,为他一生 的汉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拟对傅吾康在北平的生活、学术研究及其与学界之交往作一 勾勒,以资纪念这位跨鹤西游的德国汉学家。 一、家庭影响 按照中国的说法,傅吾康可以算是出身于书香门弟了,其父为显赫一时的大汉学家福兰阁, 傅氏是家中四个子女中唯一继承乃父之衣钵而成为汉学家的。 年 月 日傅吾康作为福兰阁的第四个孩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出生于汉堡。傅 吾康实际上是在一个充满中国氛围的环境中长大的,在他的家中,好像一切都跟中国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在自传中,傅吾康对汉堡家中的房内陈设作了如下描述: 在我长大的房子中,摆满了中国家具和其他中国物品:在客厅里陈列着中国瓷器以及其 他小的工艺品。在走廊摆设着精美的景泰蓝瓶子和挂盘。在我父亲的工作室中,数不清的书 架上到处都是中国的木刻版线装书。在父母婚后的最初几年中,他们在吃饭或其他场合所谈 论最多的就是中国。家里常常有中国人来访,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人士,如商衍鎏先生,他 是名噪一时的老派学者,后来为我父亲所创建的中国语言文化系( 2) )出力颇多。 因此,中国很早就进入到了傅吾康的心灵之中,他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