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老子五章+考一本练习讲评》(课件).ppt

高二语文《老子五章+考一本练习讲评》(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老子五章考一本练习讲评》(课件)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2012年上学期 制作 03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2012年上学期 制作 03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2012年上学期 制作 03 老子五章3+考一本练习讲评 守柔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争。   谦卑逊让、处下不争、清虚自守、“不为天下先”、收敛锋芒   勿争强好胜,勿逞强。 守柔   《老子》再三强调:“弱也者,道之用也”;“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等等。这除了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重视基础(“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之外,主要是要人们注意到只有处于“柔”“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这就是说,不但不要过分地暴露了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优势或 强大,而且不要去竞赛或争夺那种强大。要“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而不会被转化掉。 我们如何看待老子的“守柔”思想?   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开启人生智慧上曾起过作用。从“老子不为天下先”“先让一步然后还手”到“哀兵必胜”“宁受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在忍让和委屈中以求得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也属于中国的智慧。它仍然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冷静的理知态度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以服务于家族、邦国和个体的生存。它不是明晰思辨的概念辩证法,而是维护生存的生活辩证法。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冷金成著《读史有智慧》 研读探讨 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 儒家 道家 研读探讨 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 儒家 孔子:道德上主张“仁”,政治上    主张“礼治” 孟子:主张“仁政” 道家 研读探讨 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 儒家 孔子:道德上主张“仁”,政治上    主张“礼治” 孟子:主张“仁政” 道家 老子:强调“道”,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主    张无为而治 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    安时而处顺 儒家 道家 儒家 道家   A.偏重社会伦理,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强调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儒家 道家   A.偏重社会伦理,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强调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A.偏重哲学问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 儒家 道家   A.偏重社会伦理,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强调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B.侧重人道,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心态;   A.偏重哲学问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 儒家 道家   A.偏重社会伦理,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强调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B.侧重人道,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心态;   A.偏重哲学问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   B.侧重天道,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心态; 儒家思想中超然通达的一面: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道家思想中积极用世的一面: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第十九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第二章)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第七十八章)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第五十四章) 1. 儒道互补对中国文人有哪些影响 2. 你知道“儒道互补”在哪些文人身上得到体现?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