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丝绸路上敦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丝绸路上敦煌

第二章 丝绸路上的敦煌 第一节 丝路开通与汉代敦煌的开拓 ??一、史前时期的敦煌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史前时期敦煌存在的最早的文化遗存应为火烧沟文化。火烧沟文化类型主要分布在河西中西部的山丹、民乐、酒泉、玉门、安西、敦煌等地,敦煌马圈滩、南湖等地均发现火烧沟类型遗物。火烧沟文化遗存中出土了较多的与夏商时代相似的青铜器,如出土的陶柱足方鼎和商代铜方鼎相似,出土的铜镜与夏代的铜镜相似,与商代妇好墓的铜镜也相似。所以,火烧沟文化的相对年代大致为夏商时代,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从出土遗物来看,火烧沟文化表现为一种农牧兼营的生产方式。农业上除了使用石制斧刀、锄等石磨工具外,还使用了铜制的镰、刀、斧等,这都能显著提高耕地、收获的效率。同时,在墓葬中普遍而大量的使用家畜殉葬,一方面反映了畜牧业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分工的加强。从遗址中发现的绿石珠、玛瑙珠、海贝和蚌饰来看,原始商品交换已经发展起来。火烧沟文化已存在贫富与等级差别,墓葬随葬品少的仅有陶器 1、2 件,多的达12、13 件,还伴有金、银、玉器和象征权力的铜锤、玉石锤、玉斧等,其中人殉与家畜陪葬的墓共20多座,这表明河西地区的先民已基本结束野蛮时代,进入了早期奴隶制社会。 ????据文献记载,活动在敦煌地区的最早民族应为古羌族。古羌人散布在今陕、甘、青和四川、宁夏的广大地区,即文献中所称的“氐羌”、“羌戎”、“西羌”、“西戎”。商周时期有关氐羌的文献资料,今天能够见到的非常贫乏。就仅有的、极其零散的资料来看,当时所谓氐羌,应是泛指上古居住在西北高原上的游牧部落,其社会形态尚处在部落阶段。先秦时期氐、羌并提,即羌为氐羌的总称,而且氐羌与奴隶制的商王朝存在纳贡关系。《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 …… 姜姓之别也”,说明西羌源于姜姓。“姜”从女,本为姜族女子的氏,为一种有别于他族族群的族名。姜、羌乃一音之转。《诗经》记载周之始祖后稷为姜嫄所生,说明羌人和周人可能既是邻居关系,又是近亲关系。在商代后期,羌人经常受到商王朝的征伐、掠夺和奴役,乃至沦为商王朝的属领,受其直接统治。这是羌人积极参与周武王伐商的历史原因之一。到了春秋末期,羌人开始南下和东徙,与华夏族错居,此时的氐羌开始分化,而氐羌真正分化为氐族与羌族则是在汉代以后,其标志是有了各自较为固定的分布地区和语言。氐人分布在秦陇之西南,南近巴蜀,即今川、陕、甘接壤地带;羌人分布在秦陇之西北,北连匈奴,即今甘肃中部、西部和青海地区。分化后的羌人未进入中原,长期活动在西北地区,成为史前时期生活在河西与敦煌地区的主要民族。 ????战国至秦,聚居在敦煌河西的民族主要有乌孙和月氏。早在战国初期,月氏便在敦煌以东、直至乌鞘岭的广大河西地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并在秦汉时期进入奴隶社会。据唐朝张守节《史记正义》与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的论证,乌孙的聚居地则为包括敦煌在内的酒泉以西一带。秦朝时,月氏发展成我国北方最强大的民族之一,“控弦者可一二十万”,而乌孙则比较弱小,成为月氏侵夺的对象。月氏不仅侵夺了乌孙的土地,而且还杀死了其首领难兜靡,迫使乌孙部众离开河西西迁。约秦汉之际,匈奴强大起来,匈奴冒顿单于大败月氏,月氏被迫放弃河西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匈奴占据河西后,将今武威一带划归休屠王统辖,张掖及其以西的酒泉、敦煌划归浑邪王统辖。 ????可见在汉武帝统一河西之前,河西地区一直是少数民族活动的地带,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先后生存着羌族、乌孙、月氏与匈奴等族,史前时期的敦煌历史与这些民族的发展史密切相关。 ????二、张骞“凿空”与丝绸之路的开通 ????西域一名,始于前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我国新疆及其以西的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皆可称之为西域;就其狭义而言,则主要是指我国新疆天山南北地区,即葱岭以东、甘肃敦煌以西之地。 ????匈奴占据河西、西域及我国北方的大片土地后,经常侵掠中原,不仅中断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阻塞了中西陆路交通,还与居住在青海高原的西羌相连接,并联合起来,对西汉王朝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包围之势,威胁着汉朝的安全。然而,西汉建国之初,国势虚弱、经济残破,无力抵御匈奴的进攻,只得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即位后,汉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大大增强,已经具备了抗击匈奴的物质基础。据《汉书》记载此时的汉王朝已是“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决心抗击匈奴。此前,他听说为匈奴所迫而西迁的大月氏,与匈奴有世仇,心怀怨恨,常思报复,于是决定选拔有胆识的人,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乌孙等民族,共同抗击匈奴,以达到断匈奴右臂的目的。汉武帝公开召募“能使者”,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以汉朝使节的身份率团第一次出使西域。他们从长安出发,进入河西走廊后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