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EduPsy-Ch01
                    教育心理學第一章  優質教學、專家教師與教育心理學 葉玉珠著   教學目標  教育心理學的涵義、演變與重要性。 優質教學的要素與特徵。 專家教師的特徵以及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的不同。 專業知識與反思教學對於成為專家教師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學在教師專業成長以及優質教學所扮演的角色。  第一節 何謂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的涵義與演變  Wittrock(1992)的觀點 Woolfolk(1995)的觀點 Good&Brophy(1995)的觀點 教育心理學的演變 第一節 何謂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  師資培育機構的重視 學校教育改革的趨勢 教師標準的訂定 第二節 優質教學  何謂教學?  James M.Banner&Harold C.Cannon(2001)的觀點 McCown、Driscoll&Roop(1995)的觀點 第二節 優質教學  何謂優質教學??? 美國於一九八六年成立了 「國立專業教學標準董事會」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其認證的五大核心信念: 教師必須關注學生、引導學習 教師必須熟悉自己的專業以及教學的方法 教師須負責管理與督導學生的學習 教師能夠有系統的思考自己的教學,並從經驗中學習 教師須結合家長、專業人士以及社區的力量 第二節 優質教學  何謂優質教學???  James M.Banner&Harold C.Cannon(2001)    的觀點 Good&Brophy的觀點 Leinhardt&Smith(1984)的觀點 Doyle(1992)的觀點 Mackay(1982)的觀點 第二節 優質教學  教師應具有的專業知識:  內容知識(content knowledge) 一般教學法知識(pedagogical knowledge) 教材教法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對學習者和學習這個概念的知識  第三節 專家教師 專家教師的特徵 Glaser&Chi(1988)的觀點 Woolfolk(1995)的觀點 Chi、Glaser&Farr(1988)的觀點 Sternberg&Horvath(1995)的觀點 Shulman(1987)的觀點  第三節 專家教師 專家教師的主要特徵:  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 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 敏銳的觀察力 良好的思考能力 第三節 專家教師  專家教師 V.S 生手教師  McCown等人(1995)的觀點 Sabers等人(1991)的觀點 Borko&Livingston(1989)的觀點  第三節 專家教師 生手與專家教師思考歷程的比較  第四節 教育心理學與教師專業成長 教師專業成長  蔡碧璉(1993)的觀點 Ellis(1984)的觀點 Handerson(2000)的觀點 第四節 教育心理學與教師專業成長 教學的迷思  Blumenfeld(1992)的觀點 Eggen&Kauchak(2001)的觀點 第四節 教育心理學與教師專業成長 反思教學  Huling-Austin(1994)的觀點 Pajares(1992)的觀點 James M.Banner&Harold C.Cannon(2001)的觀點 Pressley&McCormick(1995)的觀點 Peterson&Comeaux(1987)的觀點 第四節 教育心理學與教師專業成長 反思教學的關鍵特質:  關懷的倫理觀(an ethic of caring) 建構論取向的教學(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eaching) 藝術的問題解決(artistic problem solving) 第四節 教育心理學與教師專業成長 教育心理學、反思教學與教師專業成長  第五節 本書內容 第一章 概論:優質教學、專家教師與教育心理學 第二章 發展理論 第三章 行為取向的學習論與教學 第四章 人本取向的學習論與教學 第五章 訊息處理模式與教學 第六章 認知取向的教學 第七章 動機與學習 第八章 智能與批判思考 第九章 個別差異與教學 第十章 師生關係與學生行為 第十一章 教學評量  摘   要   一 教育心理學成為一個學門雖然為時不久,但其存在卻可追溯至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及蘇格拉底的年代。早期教育心理學的相關課題是依附於心理學的,直到一九○三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學的教科書才問世。  摘   要   二 教育心理學的主要目的在於「了解與改善教育」;簡言之,教育心理學著重於教育問題的心理層面研究,試圖從這些研究中導引出教學和評量的原則、模式、理論、教學過程和實用的教學方法。此外,教育心理學也著重探究適用於學習者思考和情意歷程的研究方法、統計分析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