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29张PPT).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29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29张PPT)

*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有何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生物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是有选择性的 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弹性 提出假说: 膜的成分和结构的阐明,最初都是先根据实验现象 和有关知识,提出假说,而不是通过实验观察直接证实 的。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同时还需要严 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像。假说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 步验证和完善。 一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一)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证据和相关知识作支撑 (二)假说的提出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 (三)假说的完善需要新的实验技术来推动 (四)假说成为理论需要不断地检验、修正和完善 二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一)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证据和相关知识作支撑 问题1:探究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实验: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 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 资料一:欧文顿的膜通透性实验 ● ●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溶于脂质的物质 提出假说: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思考与讨论: 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 细胞中分离出来,并且发现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 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资料二: 结论: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问题2:探究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构成膜的? 组成膜的脂质中磷脂含量最多 (二)假说的提出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 实验: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三: 脂质分子在细胞膜中的排列 尾部 疏水端 头部 亲水端 磷脂分子 认识磷脂 问题1: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会怎样铺展? 模型建构 磷脂分子可以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展开为一层 空气 水 细胞膜中的磷脂是两层的 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A B C 问题2:那这两层磷脂分子是如何排布构成细胞膜的呢? 细胞膜内外是个液体环境 问题3:蛋白质分子如何排列在磷脂分子上呢? 水环境 水环境 (三)假说的完善需要新的实验技术来推动 资料四:静态结构模型的提出 实验: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小资料: 电子显微镜是用电子束照射被检样品。由于电子与不同物质产生碰撞而产生不同散射度。因蛋白质电子密度高,故显暗带,磷脂分子电子密度低则呈亮带。 静态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式图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 成的三层静态统一结构(静态结构模型)。 蛋白质 蛋白质 脂质 静态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受到质疑 细胞膜是静止的,变形虫为什么会运动? 细胞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融合? 细胞为什么会分裂、生长? (四)假说成为理论需要不断地检验、修正和完善 标本冰冻→冷刀断开→升温后暴露断裂面 镶在 嵌入 贯穿 发现:膜蛋白并不是全部平铺在脂质表面,而是 镶在、嵌入、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新技术带来新模型 冰冻蚀刻技术 资料五:免疫荧光技术 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荧光抗体标记后, 让两种细胞融合,杂种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 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 分布。 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实验示意图 激光器:激光过度照射可使荧光分子失去发出荧光能力 结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一段时间后 资料六: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根据免疫荧光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成果,在静态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 “流动镶嵌模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4、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磷脂双分子层 镶在表层、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磷脂双分子层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2、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什么? 3、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如何排布? 糖蛋白(糖被) 细胞外 细胞内 保护、润滑、识别等作用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分子 流动镶嵌模型与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模型有何异同? 流动镶嵌模型 静态结构模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成分→结构 生物学特性 决定 结构特点 功能特性 基本支架 三种位置 运动性 导致 是……基础 流 动 性 选择 透 过性 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分子 蛋白质分子 镶 嵌入 贯穿 小结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