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高二历史检测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中国古语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等说法,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 A. 忠孝观念是统治者治国之本 B. 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 C. 齐家治国是孝子的最高追求 D. 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求忠臣(指忠于国家的人)必于孝子(指忠于自己家的人)之门,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忠于“家”的人也必然忠于“国”,所以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家国同构的观念 2. 周灭商后,并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潍阳)。分封制 A. 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 B. 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 C. 使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集中 D. 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 【答案】B 【解析】从周王分封的对象来看,不仅仅有自身的家族成员,还有古代先贤的后代,这体现出了周王的贤明的形象,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无法从材料中得出这一结论;C选项错误,这一做法并没有体现出权力集中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分封对象是古代先贤的后代,不是自身的王室成员。 3. 亲亲相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其内容主要有: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此司法原则 A. 确保了司法的公正 B. 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C. 损害了法律的权威 D. 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答案】D 【解析】“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体现了宗法制度下对法制的影响,故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按照现代法律的观点来看,这并不体现出公正;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层内容;C选项错误,在当时这就是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并不涉及到损害法律权威。 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4. 战国时期有人将以下五种人称为“蠢”(蛀虫):学者(战国末期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贵族私门的人)、工商之民。这种言论适应了当时 A. 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 B.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 强化贵族统治的需要 D. 维护地方稳定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根据“战国时期”这一时间坐标,可以推测当时的社会任务是兼并战争,而被称为“蠢”(蛀虫)的五种人均对取得胜利没有帮助,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是秦朝大一统之后才有的政策,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贵族统治衰落,封建地主阶级兴起,而这种言论主要是适应地主阶级掌权的需要,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主要任务是赢得战争,求得生存,地方稳定不是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故D项错误。 5.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 确立皇帝制度 B.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 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 从世官制到军功爵制 【答案】B 【解析】题干里的“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建立县制,秦始皇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汉武帝时废除分封制,故本题选B选项。A选项与商鞅无关;C选项错误,秦始皇时期思想已经统一于法家;D选项错误,这与汉武帝没有很大的联系。 6.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 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B. 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 C.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 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郡县制和克里斯提尼行政部落的进步意义。郡县制使地方的管理权直接掌控于中央,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克里斯提尼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部落则打破了之前以贵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由此可见两者共同的进步意义是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故本题选B。AC对应秦始皇而不对应克里斯提尼。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