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12届高三春季备考会讲座教材:历史课程理念和命题特点.ppt

陕西省西安市2012届高三春季备考会讲座教材:历史课程理念和命题特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陕西省西安市2012届高三春季备考会讲座教材:历史课程理念和命题特点.ppt

一、课程理念对历史试题的影响 二、学术研究对历史教师的要求 三、命题特点对历史教学的启示;;课程理念对高考试题的影响;(四)、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七)、新课程认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基础性与时代性;基础性与时代性;全球化问题;选择性与自主性;选择性与自主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新课高考试题尤其注重了历史学科的专业性和人文性;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三幅地图。依据图中的信 息进行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宋金对峙与“绍兴和议” B.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古代国家的边疆与海防 D.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期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命题范式的变化;材料载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