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训练二十三入乡问俗_语言和文化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20.docVIP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训练二十三入乡问俗_语言和文化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20.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训练二十三入乡问俗_语言和文化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20

课时跟踪训练(二十三)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本节训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选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 B.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滋蘖,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 C.在古代汉字中,“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 D.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许多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如指食物时有“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 解析:选D D项,“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说法绝对。由原文第三段中的“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可知,“木”便是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字的分类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感知方式,分类的依据是一个现象、一个事物的表象,这种分类方式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分类方式。 B.象形的“初文”是汉字衍生的根基,作为义符,每个“初文”都能提示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汉字的大体意思,后来“初文”又被视为该类汉字的“部首”。 C.由“木”引申出“梅”“李”,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杲”“杳”,体现了汉字归类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系联的特征。 D.“役”字原不从“彳”,后来才以“彳”为义符,因为“彳”是纵横相交的十字路的象形,所以人们看到“役”字就会产生从役之人奔波在路上的联想。 解析:选C C项,“进而引申出……再引申出……”理解错误。原文列举的几种情况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选项表述的一脉相承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字既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反过来又会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的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就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 B.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因而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某个意思时,无需严密的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 C.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强烈的象形性。 D.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观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解析:选C C项,“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理解有误。原文只是说中国人“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4.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B项,误解原文,原文只表明“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并未言及“金”“石”与“画”。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B.真书写得萦连就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对原文理解有误,原文说:“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