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土壤- 第一冊第六章.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土壤- 第一冊第六章

第一節 土壤化育和土壤組成 ★壹、土壤的組成與成土要素 土壤(soil)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資源之一。人類的生存必須依賴食物,食物的來源有植物和動物之別。植物都是生長在土壤之中,動物也是直接或間接依賴植物,所以人類的生存不能離開土壤。 土壤是岩石圈上能夠生長植物的風化疏鬆岩屑,它是天然生成的物質。土壤中的礦物、有機質及腐植質等都是支持植物生長的土壤肥力。 一、固態物質:土壤的固態部分稱為土粒(soil particle),它包括礦物質和有機質兩部分,但是以礦物質為主。礦物質是由岩石的風化作用產生的。有機質則是由動植物的遺體經過微生物的分解而產生的,其中的腐植質(humus)是比較穩定的化合物。 二、液態物質:主要以土壤水為主。土壤中因為有許多孔隙,孔隙中為水或氣體所填充。土壤中孔隙的容積與土壤總體積之比稱為土壤孔隙度(porosity),一般土壤的孔隙度在30~60%之間。土壤孔隙度愈大,則可含有的水量愈多。 三、氣體物質:土壤孔隙中的氣體大致與大氣中的空氣相似,也是以氮和氧為主,但是其二氧化碳含量卻比較多,大約是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5~20倍。土壤中氣體的容積是量度土壤通氣程度的重要指標,為了農作物的生長,土壤含氣程度應保持在15%以上。 要素—1.母岩、2.氣候、3.生物、4.地形、5.時間 1.母岩:在土壤化育初期,母岩的影響較明顯,但時間愈久,氣候的影響愈顯著;地勢高低和坡度大小,與土壤中含水和通氣狀況密切相關,產生不同性質的土壤剖面。 2.氣候:以氣溫、雨量對土壤的化育最具決定性。 3.時間:化育時間的久暫影響土壤的成熟狀況。 4.地形:地形的高度和坡向影響氣溫和雨量,進而影響土壤化育。 5.生物:動植物的作用和分布影響土壤的性質。尤其是人類對土壤的長期使用。 ★貳、成土作用與土壤剖面 一、增添作用:是將有機質(如腐植質等)或無機物(如黃土等)以沈積的方式,覆蓋在原有的土壤表層上面的作用。 二、淋溶作用:是指流水將土壤中的可溶性礦物質或鹽類溶解移走的作用。 三、洗出作用:是指土壤中的滲透水,將上層土壤中較細小的礦物質和有機質移至下層土壤的作用。 四、洗入作用:是指上層土壤洗出之物質澱積在下層土壤中的作用。 經過上述的各種作用,在相當時間之後,土壤即自地表至地下形成若干天然的土壤分層。每個土壤分層大致都與地面平行,其土壤顏色、土壤結構、土壤有機質含量等皆各有特色,而且彼此不同,這些土壤分層即構成土壤剖面。 土壤是由許多土壤分層共同組成。一般自然的土壤剖面由上而下可以分成下列數層: 一、有機質層:它由聚積在地面的枯枝與落葉所構成,森林土壤常有這一層,草原土壤的有機質層不甚明顯或甚至沒有。 二、礦物質層:礦物質層位在有機質層之下,由於其成土作用的差別,又可分為A、E、B、C、R數層。 (一)A層:又稱表土層。它最接近地表,以腐植質的累積為主要特徵,而且腐植質已和礦物質緊密結合,因而這層顏色較深暗。 (二)E層:又稱為洗出層或淋溶層。本層由於淋溶作用而使礦物質和有機質向下遷移,其中不僅易溶物質會淋失,即使難溶物質如鐵、鋁及黏土等也會產生下移,最後留下最難移動而且抗風化最強的礦物質如石英等,因而本層土壤顏色較淺,常為灰白色,顆粒較粗,常為砂粒與坋粒。 (三)B層:又稱為洗入層或澱積層。它接受上層洗出的物質在本層澱積,由於洗入的礦物質及黏土會填充在土壤孔隙中,所以本層土壤緻密,而且顏色一般為棕色或紅棕色。 (四)C層:又稱為母質層。由於C層是岩石風化物的殘積物,並未受成土作用的影響,所以它並不是真正的土壤。 (五)R層:又稱為母岩層。它是完全未風化的岩層。 第二節 土壤分布和土壤維護 ★壹、土壤的分類與分布 土壤的分類方法非常多,每種方法的分類標準皆不一樣。根據土壤顆粒直徑的大小,可分為細礫(fine gravel)、砂(sand)、坋砂(silt)和黏土(clay)四類。 若以土壤酸鹼度來分類,土壤可分為酸性土壤、中性土壤和鹼性土壤。臺灣地區和中國大陸南方地區大致為酸性土壤,北方地區為鹼性土壤。 一、氧化土(oxisol):分布於赤道、熱帶與副熱帶地區,化學風化盛行,土層深厚,呈磚紅色,土壤剖面不明顯。A層中的可溶物質大多被淋溶流失,洗入B層的氧化鐵、氧化鋁等物質,常膠結成磚紅色的硬塊,土粒粗大多孔隙,利於透水,沃度卻甚低。 桃園台地-紅土 桃園台地-茶園 二、黏裂土(vertisol):土色呈暗黑色,分布於熱帶和副熱帶的半乾燥地區,一年中有相當長的乾季使這種富於黏土的土壤乾縮龜裂,雖然該土壤中的礦物質、有機質豐富,酸鹼度亦呈中性,但因為多為黏土組成,因而不利於農耕。 三、淋育土(ultisol):分布於乾、溼季分明的東南亞和南洋季風區及大陸東岸的信風區,如我國東南部、澳洲東部和美國東南部等即屬於此類。溼季時洗出作用將氧化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