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麦病害li教学教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小麦病害li教学教案.ppt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考试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材及参考书目 ;;; 第一章 小麦病害;基本情况简介;新疆以条锈为主,如1960年小麦条锈病在全疆范围内发生,减产小麦达1亿公斤。1990年小麦条锈病在阿克苏地区大发生,其中重病田34.09万亩,减产25.5%。1993年小麦条锈病在阿勒泰地区大发生,使小麦产量受到严重损失。在北疆的伊犁、塔城冬麦区该病常年都有发生,少数年份造成大流行,在北疆其他冬麦区有些年份发生也较重。一般在大流行年份减产10%--20%。其次是叶锈,南北疆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有时也为害较重;秆锈只在阿勒泰春麦区偶有发生。 ;(一)、小麦条锈病-黄色铁锈(斑纹铁锈) ;; 小麦条锈病不同部位症状; 小麦三种锈病症状比较;三种锈病苗期叶部症状比较 三种锈病成株叶部症状比较;病原 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科,柄锈菌属。 * 夏孢子球形或卵圆形,淡黄色,表面有微刺,发芽孔排列不规则。冬孢子梭形或棒形,双细胞,横隔处有缢缩,顶端平截或略圆,褐色,下端色浅,具短柄。; 条锈夏孢子(3000X) 条锈冬孢子堆及冬孢子2390X; 1. 夏孢子堆;(1)生理 * 条锈病菌耐寒力强,发育与侵入所要求的温度均较低。菌丝的生长和夏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0~15℃,萌发最适温度为10~12℃,最低0℃,最高32℃:病菌对高温的抵抗能力很弱,夏孢子在36℃下经2d即失去活力,且在高温下,空气湿度越大,死亡也越快。此外,高温下形成的夏孢子发芽率低,在25℃以上时形成的夏孢子,在蒸馏水中需经6~8h后才开始萌发,且萌发率不超过30%,而在20℃以下时形成的夏孢子,4h后即可萌发,且萌发率可高达82%。 ;1.侵入栓开始侵入寄主细胞壁(300800)侵入栓已穿过寄主细胞壁(32980);4.发病因素 * 条锈病能否流行,取决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和菌量及气候条件。 品种抗病性 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条锈病流行的必要条件。 菌源 秋苗发病重,冬季又比较温暖,便有较多的带菌病叶顺利越冬。 气候条件 冬季温暖,病菌越冬率高;早??气温偏高,春雨早,之后又多雨,则病害在早期即可普遍发生,并持续发展,造成病害早流行、大流行。 ;5.流行预测 * 根据预报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冬前长期预测、早春中期预测和穗期短期预测。 冬前长期预测 根据秋季小麦苗期发病轻重和气象预报,对翌年该病的发生情况作粗略估计 。 早春中期预测 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根据上年秋苗发病情况、冬季温度、早春温度和湿度以及病菌越冬情况和未来的天气预报对今后病害发生与流行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穗期短期预测 在小麦孕穗至抽穗期,根据当前病情及近期的天气预报,对短期内条锈病的流行情况作出预测。 ; 小麦条锈病菌是一种低温病害,不耐高温在我国西北和西南高海拔、低气温地区越夏。越夏区产生的夏孢子经风吹到广大麦区成为秋苗的初侵染源。病菌可以随发病麦苗越冬,春季在越冬麦苗上产生夏孢子,可扩散造成再次侵染。 小麦条锈病依靠高空气流传播,全年均可发生,菌丝体发育的最适温度是13-16℃,夏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9-11℃,适温下潜育期是10天左右。 侵染循环包括越夏、秋苗发病、越冬和春季流行四个阶段。 ;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策略应以种植抗锈品种为主,栽培和药剂防治为辅,实施分区治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品种合理布局; 3.采用生态防治和农业措施减轻为害; 4.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抓三点:抓防治关键时期,抓科学选择药剂,抓合理使用药剂。目前,已登记用于防治小麦条锈病的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田间发病率达到0.5-1%是即开始全面防控。春季病害流行区,要及时组织专业化防治队,采取应急防治措施,每亩用三唑酮粉剂或乳油150克,或25%烯唑醇粉剂50克,或12.5%烯唑醇悬浮剂40毫升,尽量选用机动喷雾器喷雾防治。 ; 小麦叶锈病发生于西南、华北、西北、东北麦区。 由于目前小麦抗叶锈品种较少,因此部分地区的叶锈病仍有加重的趋势和流行的可能。 ; 以当地越冬菌源为主的地区,春季流行要经过单叶发病、发病中心、全田发病三个阶段。 以外来菌源为主的地区,田间发病的特点是大面积突发,病情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当地气象条件所确定的最大值。田间病叶分布均匀,发病部位多在旗叶和下一叶,找不到或很难找到基部病叶向上部和四周叶片蔓延的中心。新疆主要是本地菌源。;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