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娘不是‘偶’婚礼仪式下的性别意涵
儒家
新娘不是「偶」:婚禮儀式下的性別意涵
蘇芊玲/2013.04.17 /台灣性別教育平等協會
.tw/articles_content.php?id=7
紅燭、禮炮、鮮花,大夥一片喜洋洋;
擲扇、潑水、踩瓦,新娘總有些無奈。
「禮」本是規範、是限制,若說結婚是兩人的事,
為何婚禮的種種限制,都只針對女性而來?
多年前,我與一群同屬性別教育團體的朋友,因經常分享各自在生命與生活中的
性別經驗,發現日常的婚喪喜慶儀式中存在許多性別問題,後來我們便將這些經
驗或觀察書寫下來,並於2005 年出版了《大年初一回娘家》一書。其中有幾篇
文章討論到婚禮儀式對女性的束縛——亦即透過反覆的儀式,不斷強化父權的主
宰性。很遺憾的,即使到了今日,這樣的儀式內涵仍未有太大改變。
一日主角,處處受限
新娘是整場婚禮的主角及焦點,為了讓新娘在婚紗照和婚禮中呈現出「不像平日」
的「美女」面貌,無論是女性本身或周遭親友,經常會以高標準看待此事,希望
她能扮演最稱職、最令人驚豔的新娘角色。許多新娘早早便開始為此準備,減肥、
瘦身、護膚、保養、燙髮染髮、除毛、修指甲等等,以便在婚禮當天接受眾人的
1
儒家
一番品頭論足。性別文化中有所謂「男性凝視」(male gaze )一詞,說的是女
性不僅經常被男性不懷好意地注視,還會被其他女性以父權社會的單一、嚴苛的
審美觀檢視。但我們對新郎卻沒有這樣的要求或評斷。
除了新娘得費盡心思裝扮外,婚禮當天,還有各式令人瞠目結舌的行頭和儀式,
例如禮車上掛著一大塊生豬肉、媒婆撐著一把大黑傘罩著新娘;禮車離去前,新
娘得往車外丟一把扇子,新娘媽媽則將手上一臉盆的水潑灑出去;進夫家門之
前,新娘得先過火爐、踩瓦片等等。同樣的,這些繁瑣儀式,也都只是針對新娘
一人,而且只有她需要一一照做!
「嫁」出去,「娶」進來?
婚禮的儀式當然不只如此。傳統婚禮最早可溯及《儀禮‧士昏禮》的記載,有納
釆、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六禮。現代婚禮雖已經過簡化,但結婚當
天還是有許多程序要進行,包括祭祖、出發、燃炮、吃姊妹桌、等待新郎、討喜、
拜別、出門、禮車、擲扇、摸橘子、牽新娘、祭祖、進洞房、喜宴、送客、鬧洞
房等等,不一而足。
面對這一連串的儀式,一般新人通常只能行禮如儀,沒有什麼自主空間,更遑論
去質疑其背後的意義。事實上,許多儀式帶有極為明顯、偏頗的性別意涵。例如
常見的「擲扇」,是由新娘拿兩把扇子,禮車開動時,新娘丟下一把扇子,表示
要丟掉之前的少女習性,準備做好婦人角色;帶走一把扇子,則是代表丟掉壞習
2
儒家
性,而把好習性帶到夫家。但為什麼認定新娘一定有或只有新娘才有壞脾氣?如
果參考每年台灣婚姻暴力的性別統計,我們會發現其中的謬誤是很明顯的。擲扇
另有一說是要把新娘原來的「姓」丟棄。結婚後,新娘的姓果然不見了,她的稱
謂立即變成「X 太太」,成為先生的附屬物;過去有些人家還會為新娘另取名字,
將她原本的姓和名(連同身分)一併「斬草除根」,完全棄絕。
女性結婚不僅要丟棄過去的自己,還意味著要和原生家庭割捨與斷裂,而男方卻
是增益和豐富,這從「嫁出去」、「娶進來」的用詞可見一斑。因此,當禮車開
走時,新娘被要求不能回頭看,表示從此斷了與娘家的關係,只能全心投入夫家。
新娘子離家前要「拜別」父母,而雙方也經常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相送。至於潑水
之意,當年陳前總統的女兒結婚時,夫人吳淑珍說得最直接明白:「嫁出去後,
就不要回來分財產!」這無疑是宣告女兒在結婚之後便不屬於原生家庭,需要將
彼此的界線畫清楚,而罔顧法律早就規定子女有同等的財產繼承權。
成了新家,失了舊家?
即使經過時代演變,現代婚儀的整體運作仍多以男方為主,雙重標準也還處處可
見。2005 年,導演吳汰紝拍了一部名為「囍」的紀錄片,以兩個即將踏入婚姻
的年輕女性為主角,記錄她們籌備婚禮的過程和心情。從片中我們可窺見,當「傳
統」透過儀式來襲,置身其中的女性往往只能無奈地接受。
3
儒家
這部影片的簡介是這麼說的:「囍事,大事。遵辰按時,循禮蹈矩,直到,女兒
離開,妻子媳婦嫂嫂舅媽進入。被壟罩的人們快樂地舉杯:『恭喜啊!天賜良緣,
新婚燕爾,早生貴子,百年好合,幸福美滿!』然後,妻子媳婦嫂嫂舅媽,微笑
著。……(中略)。在這理所當然的氛圍中,又好像有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