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物理学史选讲专题共35张PPT
高中物理学史选讲 江西省于都县第三中学 方东石 适用于高三总复习 高中物理学史选讲 引题 物理学史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是人类对物理规律认知和探究过程的记录。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学习物理学史,对我们构建知识网络有很重要的作用。高考题中出现的物理学史,通常是以物理学家在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成功或典型失败的重大史实为背景,一般为选择题,难度不大。 本讲以时间为线索,以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为主要内容,突出主要物理学家的观察、思考方法和发现过程来进行讲述。 一、伽利略的研究 1、伽利略简介 伽利略(1564、02、15--1642、01、08),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 2、理想实验的魅力 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必须特别指出,理想斜面实验还隐含了能量及其守恒的思想。 理想实验的动画演示: 伽利略理想实验 3、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伽利略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和轻物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快。 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建立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猜想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运动;由于计时工具的局限,利用斜面来“冲淡”重力。 大胆而合理的外推:如果斜面的倾角增大到90度,这时小球的运动不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了吗? 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该实验被评为十大经典物理实验之一。 4、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 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 这些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 爱因斯坦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二、牛顿的研究 1、牛顿简介 牛顿(1643、01、04--1727、03、31),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 牛顿在1687年发表的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牛顿被认为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人”。 2、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在伽利略理想实验和迪卡尔的补充等工作的基础上,牛顿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应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的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表达式是F=ma,同时规定了力的单位。 牛顿第三定律阐明了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3、万有引力定律 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胡克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牛顿用数学方法(自创的微积分)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 中。 引力常量G是1798年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量出来的。卡文迪许由此被称为第一个测量地球质量的人。该实验也被评为十大经典实验之一。 4、建立物理概念 牛顿首先明确定义了惯性、力、动量等重要概念。 另外,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实验被评为十大经典实验之一。 三、电磁学的发展 (一)电学 1、16世纪末,英国人吉伯研究了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18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提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了避雷针。 2、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定了静电力常量。 3、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了欧姆定律。 4、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 (二)电磁联系 1、1820年,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之前,人们见到的力都沿着物体连线的方向,即都是所谓纵向力,电流的磁效应打破了这一局限。电流的磁效应更说明了电和磁之间存在着联系。 法拉第对此评论说:“他突然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使其充满光明。” 2、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研究了安培力,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3、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研究了洛伦兹力。 4、1831年,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磁生电”是一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 人教版教材中写道: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时,法拉第曾赞扬道:“他突然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