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冬春旅痕 揭密酶工程创始人程玉华奋斗人生
解读《冬春旅痕》 揭密酶工程创始人程玉华奋斗人生
前言:
程玉华,1928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吉林大学生物系创始人、中国酶工程创始人、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授。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58年出国留学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攻读当时世界上生物尖端学科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酶工程学。回国后,建立起吉林大学生物系、生化专业,在吉林大学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酶工程实验室现在生物酶解技术、活性酶培养、提取技术等都是起源于程的研究和指导。
半个世纪以来,在程玉华等一批生物学家的推动下,中国酶工程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达到国际水平。目前,酶工程的技术成果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工业、农业、医药卫生、能源开发及环境工程等多个领域。在学术上,程玉华的对中国所做出的贡献不亚于袁隆平、钱学森!
为酶工程倾其一生
现年已九十多岁高龄的程玉华,仍奋斗在酶工程第一线。老人不爱多说话,但每每有人提及酶和酶工程,他会呈现出明显的兴奋状态。生活中,或许是对事业的热爱,或许是惯性使然,这位老人总是利用闲暇时间拿来和工作有关的书籍翻来又看。谈起人生经历,程玉华说,自己的一生很简单,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酶了。
2007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程玉华教授的个人自传《冬春旅痕》,书中以回忆的形式记载了这位老人奋斗和不断进取的人生。记录了一个爱国青年学生在伪满残酷统治下,痛苦、挣扎、逃亡、斗争,以及迎接春天的历史。
程玉华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悲惨、最残酷的年代,经历了我国人民遭受外国侵略者杀戮、奸淫、掠夺最为猖獗的日日夜夜。同时也经历了目前为止中国最辉煌的年代,可以想象,老人一生是恐怖、逃亡、革命、斗争、学习、工作和希望的交织,也侧面映射出中国酶工程发展到今天的不易。
通过解读《冬春旅痕》,也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到程玉华人生的点点滴滴。
走进那个时候的“范家屯”和“宽城子”
程玉华出生地长春,过去是东北一个重要城市,叫宽城子,伪满成立后,改为“新京”。“新京”的工业非常落后,最大的工业就是程玉华乐亭老乡、汀流河刘氏家族开的益发合面粉厂。日本入侵后,在新区建了比较大的三井百货和宝山百货,是现在的长春百货大楼和中兴百货原址。
程玉华在书中回忆,在那时中国人逛了新区之后,回来都暗自叫娘,“他妈的,真打算安家立户了!”他们没有骂错,日本人侵占东三省可是做了长久打算的,有了万全的准备,有一项工程就可以说明一切。那就是由火车站到市南端兵营的宽敞的中央大街,地面上有五条道:人行道、慢车道、中央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快慢道之间有绿化隔离带,这是全国最现代化的街道,给来访人的印象是:到今天也不落后。
回忆录中程玉华特别提到,在中央大街的地下,建有一条能开两辆军车的秘密而且坚固的地下通道。它连结军营、各大部、中央银行、关东军司令部并直达火车站。说是安家立户不假,但,当强盗的,占据了别人的家,怎能心安理得?所以,还是准备要逃跑的。程玉华回忆中的表达方式,也不难想象当时国人对日本人侵占中国的愤慨。
程玉华儿时的家,住在东北大平原中心的一个城镇(公主岭市,范家屯镇)。那个是一个铁道线上的城镇,距伪满首都“新京”(现在的长春)只有一站之遥,是当年的一个粮食集散地,商业相当繁华。大粮栈、烧锅(酒厂)、布庄、饭庄等都有一定的规模,而且业务兴隆。
在程玉华的记忆中,城镇有一条与铁路平行的,笔直而较为宽敞的大街,街的中部是商业区,它连结着西区的日人居住区和尽东头的华入穷苦劳动入民居住区。孩子们可以汇集在这条中心街上,到东头中国学校或西区的日本小学校去读书。在东西两区交汇处左右,建有火车站、汽车站、商会办公小楼,以及一个牵动人们神经的,人们称之为“大衙门”的警察署。在今天看来,那时候的警察署,似乎是只为穷困平民而设的。由此,也很深刻映射出当时国人小心翼翼生活在痛苦和挣扎中的画面。
回忆录中还写道,在范家屯火车站前,路西有个小公园,公园南边相邻的地方建了一个神社,平时没有人祭拜,那是日本的庙,祭祀时强迫中国人也去参加。对此,程玉华的评价和心声,如无数从那个时代走出来的老人一致,让孩子们了解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要让他们展望未来,对祖国负起责任,不要忘记自己是“龙的传人”,要争口气,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佼佼者,不再为外寇所欺。
……
新中国 新生活 新征程
新中国建立后不久,1951年,程玉华以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生物系。这在当时,一度成为范家屯人的骄傲。毕业后,作为爱国青年学生程玉华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为国家做点事,于是在1958年,程玉华出国留学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进行深造,攻读当时世界上生物尖端学科——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酶工程学。在努力提升自己学术高度的同时,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与日俱增。
归国之后,程玉华结合自己多年所学,一手建立起吉林大学生物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