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麦积区水利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的报告
天水市麦积区水利发展与改革
“十一五”规划报告
天水市麦积区水利局
二○○五年十月
天水市麦积区水利发展与改革
“十一五”规划报告
1、自然概况
1.1 地貌
麦积区地处渭河中游,全区地貌以藉、渭河为界,南部属西秦岭中山地貌,北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景观,西秦岭自西向东横贯区境中部,为嘉陵江,渭河水系的分水岭,从东向西主山峰,利桥乡秦岭天堡海拔2498m,火炎山海拔2559.7m,岭南地形北高南低,岭北地形南高北低,区境内东部东岔镇牛背村海拔748 m,为全区最低点,相对高差18811.7 m,境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为典型的丘陵沟壑地貌。
1.2 河流与径流泥沙
麦积区以西秦岭为界,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境内流域面积1273 km2,岭北为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 km2。
黄河流域渭河水系较大支流有藉河、葫芦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毛峪河、立远河、东岔河、渭河水系区境内年径流量为36922万m3,年输沙量490万吨,平均径流深172mm,渭河年平均流量为86.95 m3/s,年径流量为27.42亿m3,最大年径流量为46.46亿m3,最小年径流量为11.72亿m3,最大洪峰5030 m3/s,多年平均输沙量1.7亿吨,最大输沙量3.86亿吨,最小输沙量0.237亿吨,年过境流量1.65亿吨。渭河干流穿越区境内九川九峡,形成了斑状盆地,两岸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截止2004年底发展水浇地9.8万亩,是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业用地,因此,渭河水系是我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岭南为长江支流嘉陵江水系上游地区,支流较多,其中有红崖河、花庙河、白家河三条,年径流量3.16亿m3,径流模数24.823亿m3/km2,年输沙量49.54万吨,年自蚀模数389吨/km2,平均径流深206.5mm。蕴藏有大量的水能资源,是发展小水电及以电代柴工程的主要区域。
1.3 气候与降水
我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随季节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大,年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总的特点是:四季温差分明,水热同季,春季干旱少雨,秋季降雨集中,初夏干旱,盛夏多雨,持续伏旱,冬季干燥少雪,因而,春旱、秋涝、霜、雹、冻和雨洪造成的自然灾害频繁,据麦积区气象站资料表明,年平均气温为10.8℃,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18.2℃,大于10℃的活动积温3666℃,日照百分率为48%,年太阳生理辐射量1112.9千卡/cm2,年平均风速1.8m/s,年蒸发量1471mm,多年平均降水量渭河流域563mm,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4 mm,且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6%,无霜期184天。
1.4 土壤与植被
1.4.1 土壤
我区土壤共分7个土类,15个亚类,38个土属,55个土种,主要土类有褐土、棕壤、垆土、绵土、红土、潮土、淀土等。渭河流域主要分布有黄绵土、里垆土、红土、淀土。绵土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的黄土梁峁沟壑,海拔1350m以上,红土分布在渭河流域的1350m以下白蚀沟坡、湾地、切沟、沟谷两岸。淀土主要分布在渭河支流的葫芦河、藉河、永川河、东柯河、牛头河及嘉陵江支流的花庙河、利桥河的冲积平原区。潮土分布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渭河、藉河及其支流的河漫滩,地下水露头的泉水线地带。棕壤土分布在我区南部秦岭山地温带落叶与针叶地带,海拔2000m以上山区。
1.4.2 植被
我区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植被类型较多,植被分布由于受经纬度,海拔高度、气候、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形成有规律的地带分布和受海拔的限制的垂直分布。区内长江流域有小陇山天然次生水源涵养林、阔叶落叶混交林地带为主。渭河流域植被属于温带草原植被类型,由于受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因素的限制,植被在垂直梯度上变化较大,除东部小陇山林区外,天然植被残存无几,主要以人工造林种草为主
1.5、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5.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全面体现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真贯彻省委“两个高举、一个加强”的战略方针,依据全区的基本区情和水情及水利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工业强区、产业富区、商贸兴埠、旅游牵动、城市带动”的发展战略与麦积区水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防洪抗旱减灾、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实效,坚持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