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书法讲座笔记4651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4651课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 (第46-51课) 王羲之的笔法,经智永传至张旭,终于形成相当完善的技法系统,这是中国书法史上唯一完整的体系。我一级课程讲笔法,就是阐明这一系统。现在基本上讲完了。 ??? 在历史上,其他人也论述过各种技法,但不是零零碎碎,就是不着要领,今天我简单介绍一下其他派别,以作对比。如《翰林密论》说:“凡攻书之门,有十二种隐笔法,即是迟笔、疾笔、逆笔、顺笔、涩笔、倒笔、转笔、涡笔、提笔、啄笔、罨笔、【走歴】笔。并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这里提出了十二种笔法,但没有具体说明。有些跟“九用”相同,有些就猜不出来,如“涡笔”。至于什么叫“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老实说我不大懂。你懂不懂?你搞懂了你教我。张旭是真懂书法的人,有理论有实践。无论是真书还是草书,有口皆碑。更况他还有一个完整的技法系统,一个教学体系。王羲之虽然水平极高,但他没有教授过外姓弟子,在中国书法史上,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以和张旭相比。张旭的缺点就是技术保密,这在哪个行业都有。所以他的体系没有普遍传开来,只限于几个弟子。据崔邈说,外人只知道五执笔和“永”字八法,至于关键的“九用”,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人家来向张旭请教笔法,张旭只说:“多练练永字,永字写好就可以了”。其实他心中知道,我们现在也知道,不懂“九用”,这个“永”字永远也写不好的。这世界上没有谁是傻瓜,人家回去把“永”字写来写去,就是不见效,当然就怀疑起来了。所以历朝历代都有人批评“永”字八法,有人说他不完善,有人说要改造,要补充。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些人没有一个懂得“九用”的。1.林蕴的故事唐代有一篇《拨灯序》,作者是林蕴。这篇文章很有代表性。那些没有得到张旭真传的人,他们怎样学习书法呢?他们自己摸索一条路,找到一个拨灯法。拨灯法是不同于张旭的一个流派。林蕴是唐朝元和间人,他说曾拜一个叫安期的人为老师,因为安期的学问来之于卢肇,这是江西第一个状元,当时颇有文名。而卢肇说他书法曾经得到过“韩吏部”的指点,“韩史部”通常所指就是大名鼎鼎的韩愈。因为韩愈做过吏部侍郎。 我来排一张时间表,看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张旭卒于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张旭死后九年,即768年韩愈出生,所以韩愈没有机会向张旭学书法。韩愈卒于824年,这一年卢肇才七岁,所以说他向韩愈学书法也有点疑问。可能只是听闻,或者有另一个“韩吏部”。林蕴拜安期为师,是公元874年的事情,所以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到,韩愈、卢肇、安期和林蕴,都和张旭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和张旭的弟子也没有关系。林蕴说:“蕴咸通末为州刑掾,时庐陵卢肇罢南浦太守,归宜春。公之文翰,故海内知名。蕴窃慕小学,因师于卢公子弟安期。”林蕴当时做州刑掾,一个小官,因为卢肇是江西第一个状元,文名很盛,林蕴拜卢肇的子弟安期为老师,恰巧在外面做官的卢肇也回来了。那么,卢肇有什么好办法教林蕴呢?卢肇讲了几个要点:“岁余,卢公忽相谓曰:”就是过了一年左右,卢肇忽然对我说:“子学吾书,但求其力尔,殊不知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他说学书法不要用死力,用死力,笔都死了。这一点我很赞成。卢肇的第二点是:“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这一条听起来是执笔法,“阂”是阻碍,东西上下,就是左右前后,只要掌心虚,运笔就没有阻碍。接下来卢肇告诫林蕴:“常人云,永字八法,乃点画尔,拘于一字,何异守株?”这句话可见,一是当时“永”字八法已经很流通,常人都在写“永”字八法。二是卢肇已经发现“永”字八法没有用。这是聪明人,如果不知道“九用”,乱写“永”字,确实没有用。那怎么学书法呢?卢肇告诉林蕴一个秘诀:吾昔受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灯”,今将授子,子勿妄传。”他说我从韩愈那儿得到一个秘诀,就是叫“拨灯”,我今天传授给你,你不要讲出去呀。这个秘诀就是:“推、拖、撚、拽是也。诀尽于此,子其旨而味乎!”这就是拨灯法的最早记录。在卢肇看来,拨灯法是好过“永”字八法的。子其旨而味乎!就是你好好体味它的意思。没有任何解释,结果搞到林蕴一头雾水。简言之:卢肇不知道张旭的“九用”,卢肇反对“永”字八法,卢肇从韩愈处得到的秘诀是拨灯法。只有四个字,究竟说什么,要你自己去体味。2.拨灯的内容拨灯法卢肇没有解释,所以后代大家都猜,有人说是执笔法,有人说是运笔法,莫衷一是。我也来猜一猜,这秘诀究竟是什么意思。 既然称之为“拨灯”,那就应该先理解什么是“拨灯”。你看这张画,作者是月冈芳年,他是日本明治前期的浮世绘画家。画中这位女性在做什么?她正在拨灯。中国的油灯通常有一个高脚,上面油盏放油和灯心草,点燃就可以燃烧取明。但当灯心草燃烧到油盏边沿的时候,就会熄灭。所以要不断地把灯草拨长一点,这就是拨灯。拨灯的工具是一根签子,有铜的,有铁的,这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人人都很熟悉的事情。古人席地而坐,一手执笔,一手执纸,看起来是斜执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