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件-第二十四讲.ppt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件-第二十四讲.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件-第二十四讲

?第二十四讲? 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马思聪的音乐创作 四、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一)生平(1905—1945) 1930--1935年 巴黎 1935—1940年 国内 1940—1945年 苏联 《冼星海全集》 (二)创作 歌曲数百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1、声乐创作 (1)群众歌曲 进行曲:富于号召性 如《救国军歌》《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路是我们开》等。 抒情性与战斗性结合的歌曲 如《江南三月》《莫提起》《做棉衣》《在太行山上》《赞美新中国》等。 作品欣赏:《到敌人后方去》 作于1938 年9 月,革命青年诗人赵启海作词。 歌曲运用回旋曲式,用短促有力的冲击音型和明快流畅的进行曲音调,生动刻画了人民军队神出鬼没、声东击西的战斗场面。 中段运用快板节奏,表现游击战士对敌人跟踪追击;最后,节奏拉宽,音调昂扬,表现英勇善战的战士们歼灭敌人后,昂首阔步,高唱凯歌奔赴新的战场。 作品欣赏:《在太行山上》 桂涛声词,1938 年作。 冼星海《创作札记》:“在汉口抗战纪念宣传周歌咏大会上,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唱出,此后又传遍了全国。现在太行山的游击队以它为队歌,老百姓、小孩子都会唱,到处听到‘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的句子!” 二部合唱。歌曲既具有战斗性、现实性,又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 (2)抒情歌曲与儿童歌曲 抒情性独唱歌曲,最有代表性的是《夜半歌声》、《黄河之恋》、《热血》、《莫提起》、《江南三月》、《做棉衣》等。多为舞台剧或电影所作的插曲,旋律悠长起伏、节奏舒展和缓,气息宽广。 儿童歌曲有《祖国的孩子们》、《谁来跟我玩》、《只怕不抵抗》等。 (3)大合唱作品 《生产大合唱》(1939年3月):四场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 作于1939年3月31日,是享誉中外的里程碑式的合唱杰作。 序曲及八个乐章 朗诵及乐队 三个基本主题: 《黄河船夫曲》:力量、斗争 《黄河颂》:崇高、自由 《怒吼吧,黄河》:苦难 作品欣赏:《黄河大合唱》 诗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于1941 年在苏联对全曲作了重新整理加工。 全曲由序曲及八个乐章组成,以朗诵及乐队为背景加以贯穿。 全曲音乐主要建立在斗争与力量(《黄河船夫曲》主导动机)、崇高与自由(《黄水谣》主题)、苦难与抗争(《怒吼吧!黄河》)三个主题之上,对后来我国大型合唱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一八大合唱》,1939年9月作。五个乐章 《牺盟大合唱》 歌剧《军民进行曲》,《三八歌舞活报》等 四、器乐创作 《民族解放交响乐》《满江红》《敕勒歌》《中国狂想曲》等 选取重大题材,思想深刻 注重鲜明的标题性。 五、马思聪、谭小麟、江文也的音乐创作 (一)马思聪的音乐创作 1、生平(1912-1987) 1923年 法国 小提琴 1931年 回国 教育、创作和演奏 1949年 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1967年 定居美国 2、创作 小提琴曲、歌剧、舞剧、 交响音乐、室内乐、大合唱、 群众歌曲、艺术歌曲、民歌 改编曲等。 (1)小提琴音乐 ——他是对中国近代小提琴创作贡献最大的作曲家 代表作:《摇篮曲》(1935),《第一回旋曲》(1937)、《内蒙组曲》(1937)、《西藏音诗》(1941)、《牧歌》(1944)、《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44) 《第二回旋曲》(1950)、等. 作品欣赏:《思乡曲》 小提琴独奏曲《内蒙组曲》(又称《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音乐素材选自内蒙民歌《墙头上跑马》的旋律。 它是一首带有思念、惆怅和忧伤情调的乐曲,是作者思念家乡的发自内心的倾诉。 乐曲主部具有歌唱性和叙述性,中间部具有回忆意味,再现部则是美好的憧憬。 (2)交响乐 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2部、小提琴协奏曲1部等。《第一交响乐》(1941)《山林之歌》(1954)《第二交响乐》(1959) 在民族风格和西欧作曲技法的结合上作了有益的探索 (3)大型声乐套曲 《抛锚大合唱》(1941)《民主大合唱》(1946,端木蕻良词)《祖国大合唱》(1947,金帆词)《春天大合唱》 (1948,金帆词) 《淮河大合唱》(1956,金帆词)等 民族风格浓郁,时代精神鲜明。伴奏音乐与歌唱及艺术境界配合和谐。 作品欣赏:《祖国大合唱》之《美丽的祖国》 全曲热情讴歌了人民战争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第一段《美丽的祖国》的音乐主题贯穿于整个作品,它用陕北眉户戏中的《一字调》为基础,加以变化和发展,使之成为气息宽广的颂歌,象征着光明的未来;然后主题在三四段中再现,最后在终曲里,主题的节拍变换和加长时值,使之更为辉煌和雄伟,音乐形象丰满而统一。 (4)钢琴曲 《钢琴奏鸣曲》(1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