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件-第二十八讲.ppt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件-第二十八讲.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件-第二十八讲

第二十八讲 第八章 器乐创作 一、民族器乐 (一)吹奏乐 1、笛 (1)20 世纪50 年代 笛界形成以陆春龄、赵松庭等为代表的“南派”,以冯子存、王铁锤等为代表的“北派”。 进入了以“笛子独奏”为主体的新时代。 作品欣赏:笛子独奏曲《喜相逢》 冯子存在1953 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观摩会首演,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品表现了亲人依依惜别和别后重逢时的欢乐之情。曲调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作品欣赏:笛子独奏曲《鹧鸪飞》 原为湖南民间乐曲。20 世纪50 年代,陆春龄、赵松庭分别将它改编成笛子独奏曲。陆春龄版的《鹧鸪飞》通过对鹧鸪飞翔的形象描绘,表现了人们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愿望。 (2)20 世纪60 年代 革新笛的形制,研制出多孔竹笛、加键笛、排笛、口笛等。 (3)20 世纪70 年代-90年代 笛曲作品:《牧民新歌》、《扬鞭催马运粮忙》、《春到湘江》、口笛曲《苗岭的早晨》、《秋湖月夜》、《向往》、《苍》等等。 2、笙 新中国成立后,笙被作为一件独奏乐器进入民族乐团和乐队中,专业音乐院校也相继开设了笙专业。 乐器改革方面,出现了各种形制的改良笙。如50 年代胡天泉研制了二十一笙,60 年代出现了二十四笙以及抱笙、排笙等。 演奏与创作方面,胡天泉、阎海登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品欣赏: 笙独奏曲《凤凰展翅》 胡天泉、董洪德创作于1956 年,是建国以来创作的第一首笙独奏曲。 1957 年,胡天泉以之荣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 乐曲描绘了传说中的凤凰迎着雨后彩虹展翅欲飞的美妙意境。曲调采用山西民间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3、管子 作品欣赏:双管独奏曲《江河水》 20 世纪50 年代初期,由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安、谷新善据辽宁鼓吹乐曲牌《江儿水》改编而成。 (二)弹拨乐 1、古琴 当代古琴音乐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文革”前的17 年,在琴学研究、人才培养、琴曲的整理与打谱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文革”十年,古琴音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大量传世琴谱、名琴被毁,琴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琴乐进入了一个多元发展的时期。 (1)琴学研究与资料整理 大型丛书《琴曲集成》、《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琴史初编》、《中国古琴珍萃》、《查阜西琴文学粹》等。 (2)琴曲打谱 管平湖、吴景略、姚丙炎、查阜西、张子谦、顾梅羹、王迪、陈长林、吴文光、龚一、成公亮、丁承运等琴家对琴曲的打谱。 (3)琴曲创作 如《山水情》、《楼兰散》《三峡船歌》《春风》、《梅园吟》等,成公亮创作的古琴套曲《袍修罗兰》、《沉思的旋律》、《太阳》(据德国现代同名钢琴曲改编)等。 (4)古琴斫制 2、琵琶 作品欣赏:琵琶独奏曲《赶花会》 作于1960 年,叶绪然编曲。 生动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民间风俗画。 第一部分,作者以四川民歌《采花》为主题,旋律娓娓动听。接着,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传统技法“摘”,将一弦空弦音与二弦上的旋律同时演奏,产生多声效果,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们敲打盅盘伴唱的情景。 第二部分音乐活泼、诙谐,展现了人们欢乐起舞的热烈场面。中间插入对比鲜明的抒情段落,仿佛是动人的歌唱。 三部分用挑长轮的指法重现《采花》主题,把听众带入幸福美好的遐想之中。 作品欣赏: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 王惠然创作于1960 年,取材于云南彝族《海菜腔》、《烟盒舞》。 该曲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犷强烈的节奏,描述了彝族青年男女在月圆的日子,围绕篝火载歌载舞的场面,歌颂了美好的生活和爱情。 3、古筝 作品欣赏:筝曲独奏《伊犁河畔》 该曲是成公亮模仿新疆古老歌舞“赛乃姆”音乐风格而作。 作者意在追寻汉唐历史上音乐文化交流的踪迹,以中原乐器与“西域”音调的结合,描绘出今日伊犁河畔的人们,在美丽的天山脚下载歌载舞的场景。 4、扬琴 作品欣赏:扬琴独奏《红河的春天》 刘希圣、李航涛作于1974 年。 热情赞颂了美丽富饶的祖国南疆和彝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引子部分以彝族民间音乐《海菜腔》为素材。第二部分是民歌风的歌唱性主题,旋律亲切柔美,并富有色彩变化。第三部分运用彝族人民所喜爱的“烟盒舞曲”节奏型,主题通过多次转调和转换音区,表现出热烈欢快的群舞场面。 5、其他 (1)柳琴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王惠然(图28-9)先后成功研制出了三弦柳琴和四弦柳琴,使柳琴的表现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走向独奏舞台。 (2)阮 先后研制出高音阮、中音阮、次中音阮和低音阮,发展到四弦24 品甚至26 品。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