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____需求与供给.ppt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 第一节 需求曲线 三、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将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示在一张表或者坐标平面中就是需求表或需求曲线。通常将需求量与价格的对应关系简化为线性关系(见方程),在坐标图中需求曲线就表现为一条负斜率的直线,斜率为-1/b。 第二节 供给曲线 三、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将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示在一张表或者坐标平面中就是供给表或供给曲线。通常将供给量与价格的对应关系简化为线性关系(见方程),在坐标图中供给曲线就表现为一条正斜率的直线,斜率为1/d。 第三节 供求的均衡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当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时,即供给和需求发生变化时,均衡价格会发生变化。变化趋势可由供求图分析出来。 (1)需求变化,供给不变 (2)需求不变,供给变化 D增加,S增加→ 第四节 弹性分析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弧弹性(arc elasticity):在需求曲线上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弹性。 ?点弹性(point elasticity):当需求曲线上两点间的变化趋于零时,弹性公式可以用导数的形式表示,这被称之为点弹性,它才是真正精确的弹性。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需求的收入弹性 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第五节 限价与蛛网模型 (4)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考虑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小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弹性越大 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弹性越大 必需品弹性小,奢侈品弹性大 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品预算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弹性越大 购买决策的时间越长,弹性越大 竞争越激烈,弹性越大 三、其他弹性 (1)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的内容可参照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析。也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其计算公式的形式是一样的,只是由于价格与供给量同方向变化,故公式前不必再加负号。 供给弹性的五种类型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i)时间因素 (ii)生产成本 (iii)产品的生产周期 商品间的关系可根据交叉弹性分类: 不同产品的收入弹性: 奢侈品:收入弹性大于1 必需品:收入弹性小于1 劣等品:收入弹性小于0 * * 一、需求(demand)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 二、需求函数 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商品自身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对价格的预期等,可用公式表示为: 通常将需求量看成是价格的函数,且与价格成反比,故可简化为: 10 7 20 6 30 5 40 4 50 3 60 2 需求量(个) 价格(元) 需求表 需求曲线 6 4 2 0 P 5 3 1 20 30 40 50 60 70 Q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由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引起需求数量的变化,需求函数形式不变,只是沿着原有需求曲线进行调整;后者则是由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如收入增加、消费习惯改变等,需求函数形式发生改变,需求曲线会出现移动。见下图: 一、供给(supply)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且能够出售的数量。 供给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能够提供和愿意出售。 二、供给函数 某种产品的供给量也取决于一系列因素:该商品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商品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可用公式表示为: 通常也将供给量看成是价格的函数,且与价格成正比,故可简化为: 70 6 60 5 50 4 40 3 30 2 20 1 供给量(个) 价格(元) 供给表 供给曲线 6 4 2 0 P 5 3 1 20 30 40 50 60 70 Q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由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引起供给数量的变化,供给函数形式不变,只是沿着原有供给曲线进行调整;后者则是由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如技术进步、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等,供给函数形式发生改变,供给曲线会出现移动。见下图: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