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育学部分.ppt

浙江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育学部分.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育学部分

浙江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辅导(教育学部分) 一、考纲分析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说明(小学 ) 《教育基础知识》 (一)考试范围(教育学部分)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 三、学校教育制度 四、教师与学生 五、课程 六、教学 七、学校德育 八、班主任工作 九、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试题类型及分值分配 1.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2.名词解释(4题,每题4分,共16分) 3.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4.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5.材料分析题(1题,共14分) (三)复习建议 1.复习资料 伍新春、张天雪主编:《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基础知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习策略 重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把握 使已有的知识系统化 强化运用层面的训练 二、各章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第一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什么是教育?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 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教育全面性: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⑵教育生产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⑶教育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教育综合化: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⑸教育多元化: 教育形式多样化 ⑹教育终身化: 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⑺教育现代化 :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2.案例:教育主体关系 “蝴蝶”的启示 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请认真阅读上面的材料,试运用教育要素有关理论分析案例对教育的启示。 启示: (1)受教育者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受教育者的学习不是盲目的、自发的,而是自觉的、有意识的,别人无法替代他的学习,只能影响他的学习 (2)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受教育是现有的身心发展基础上,“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 第二章:教育目的与功能 1.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教育目的: 是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确定依据: ⑴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⑵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⑶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2.案例分析:错误 也美丽 某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但有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教师一愣,随之付之一笑:“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学生满脸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说的书上没写。”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坐下吧!”学生欲辩又止,却也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 问题:你对该老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请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要点 (1)基本观点:教育理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2)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应如何培养? 如:民主、宽松的氛围,有意识地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置疑、思考,鼓励学生的求异、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 (3)从该老师的行为分析,即可从以下几个关键词进行分析: “一愣”“仔细读读课文”“始料未及”“不耐烦地说”“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将学生按在座位上”。 (4)你认为应该如何做? 答案参考: (1)1999年6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创新精神或创造能力的培养。 (2)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知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师提供民主、宽松的氛围,有意识地打破思维定势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