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人人都有一双眼, 星星一样亮晶晶,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眼睛比作星星,说明眼睛美丽、明亮。 品析: 比喻 黄或蓝, 灰或黑, 到底有什么两样? 只要它们一睁开, 都能看到太阳。 不平等的观念实在是不讲道理。反问句直斥种族歧视。作者用“只要……都……”说明不应该有种族歧视。 反问 运用反问的修辞有什么作用? 你的头发漆黑, 他的头发金黄, 不管它颜色怎么样, 都是花冠多漂亮。 这句话把不同颜色的头发比作漂亮的花冠,形象生动。这里“你、他”指所有的人,“不管……都……”表达了作者对各色头发的儿童的喜爱,也说明种族平等是无条件的。 比喻 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了怎样的效果? 概念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本诗中第5 小节写孩子们“像最美的花束一样”意在表达民族平等,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 判断方法 联系上下文相应的词句。 联系上下文法 人类头发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 示例:人类头发的颜色因地域、种族、遗传、饮食习惯不同而不一样。 拓展 相信你还能说出人类头发的颜色不一样的原因,试一试吧!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核心问题: “你”“我”“他”指的是世界各国的小朋友。表达了诗人向往世界各族人民平等相处的美好愿望,诗人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没有种族歧视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 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诗人通过本诗表达了什么愿望? 1.一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都像花儿一样美丽,表达了向往世界各民族人民平等相处的美好愿望。 串珠问题: 2.二画: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和比喻句,并体会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黄或蓝,灰或黑,到底有什么两样?”不平等的观念实在是不讲道理,反问句直斥种族歧视。“人人都有一双眼, 星星一样亮晶晶”把眼睛比作星星,说明眼睛美丽、明亮。“不管它颜色怎么样, 都是花冠多漂亮”这句话把不同颜色的头发比作漂亮的花冠,形象生动。“各色各样的花儿,开满可爱的花园”把各个种族的孩子比喻成各色各样的花儿。 3.三思:诗歌中的“花”“花束”“花园”分别指的是什么? “花”指各个种族的孩子;“花束”指各个种族的孩子和平相处;“花园”指广大的世界。 4.四悟: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世界各民族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应该怎样相处? 皮肤、眼睛和头发的颜色不同,相同的是同样美,同样向往光明。不管肤色如何,不管是贫穷或富有,不管是哪个地方,各个种族的小朋友都是一样的可爱,一样的平等,都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尊重。 最美的花束 眼睛颜色不同: 漂亮的花冠 像星星——能看到太阳 有深有浅——像花束 肤色不同: 头发颜色不同: 种族平等 快乐长大 课文结构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都像花儿一样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向往世界各族人民平等相处的愿望。 课文主旨 推荐阅读 太阳是大家的 薛卫民 西边天上的朵朵白云, 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 从东山上升起的太阳, 到西山上就要落下!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 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 她把小树往高处拔; 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 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 太阳就要从西山落啦! 她要去哪儿? 她要趁人们睡觉的时候, 走向另外的国家。 在别的国家里, 也有快乐的小朋友, 也有小树和鲜花。 我知道,此时, 那里的小朋友和鲜花, 正在睡梦中等她,盼她……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国学诵读 交友的称呼 一面之交——仅仅相识,但不甚了解; 莫逆之交——指情投意合、十分要好的朋友; 忘年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但交情深厚的朋友; 君子之交——指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 * * 最美的花束 17 1.理解诗歌中“花”“花束”“花园”的比喻义。(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核心问题: 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诗人通过本诗表达了什么愿望?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二画: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和比喻句,并体会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3.三思:诗歌中的“花”“花束”“花园”分别指的是什么? 4.四悟: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世界各民族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应该怎样相处?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全管理人员初复训考核试卷含答案.doc
- 多模态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实践和展望-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开发与应用.pdf
- 电子商务测试题+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docx
- 数独的社交互动:与朋友一起挑战数独.pptx VIP
- 大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16”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警示学习教育.pptx
- 2017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pdf
- 医疗服务公司医疗旅游服务合作协议.docx
-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山西大学《生物化学》内部题库练习期末真题汇编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