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出土秦国早期铜器及祭祀遗址论纲.PDFVIP

礼出土秦国早期铜器及祭祀遗址论纲.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礼出土秦国早期铜器及祭祀遗址论纲

禮縣出土秦國早期銅器及祭祀遗址論綱 李 峰 (哥倫比亞大學) 1994 年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大墓發現以來,有關這兩座大墓的墓主問題可以說是衆説 紛紜,從秦仲到憲公的五代國君被提了出來,作爲候選人。2006 年大堡子山上建築遺址 和祭祀坑中“秦子”銅器發現以後,更有靜公加入這個行列,也使問題變得更爲複雜。在 《西周的滅亡》一書中,筆者曾根據2000 年以前的資料,提出大堡子山兩座大墓應屬秦 1 莊公和秦襄公的基本看法。 這十年間有更多的原可能出自兩座大墓的資料被發表,而在 大堡子山遺址上的考古工作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因此對這一問題有進一步探索之必要。 一、大堡子山秦公銅器之分組 到目前爲止,可能出自大堡子山秦公大墓的青銅容器其已見發表器型和/或銘文拓本 者大約有19件之多。筆者對其略作整理,列爲表1。1996年上海博物館所藏六件秦公器 發表之時,李朝遠先生已經指出這些銅器上的“秦”字分为從臼(如鼎 #3: )和不從 臼(如鼎 #2: )兩種,認爲後者實是開了春秋戰國秦係文字中“秦”字的先河。2 随 后,王辉先生撰文指出有從臼之秦字的銅器(鼎 #3 、#4 ;簋 #1 、#2 )的較早,為秦襄公 3 器,而無臼字者(鼎 #1 、#2 ;壶 #1 、#2 )者較晚,應為文公器。 2002 年李朝遠先生發 表秦公鎛(其上秦字無臼)時則認爲,鑒于其書體與上博得秦公簋#2 (秦字有臼)接近, 很難説從臼和不從臼的秦字孰早熟晚。4 在《西周的滅亡》中我提出了四項理由,認爲上 博的四件鼎明顯屬於不同的兩套器物:1)銘文鑄造技術不同,鼎#3 和#4 上有清晰可見 的銘文鑄範邊緣,不同于鼎#1 和#2 ;2 )鼎#3 和#4 使用了“寶”這個字,而鼎#1 、#2 則 用了“鑄”字;3 )鼎#3 、#4 的紋飾處理與鼎#1 、#2 不同;4 )鼎#3 和鼎#4 高度為 25.9- 1 見李峰:《西周的滅亡:中國早期國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第 309 頁。 2 李朝遠:《上海博物館新獲秦公銅器研究》,《上海博物館集刊7》(1996),第 23~33 頁; 收入李超遠《青銅器學步集》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77-89 頁。引見 84 頁。 3 王輝:《也談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其銅器》,《考古與文物》1998 年第 5 期,第 93 頁。 4 李朝遠:《上海博物館新藏秦器研究》,《上海博物館集刊》9 期((2002 年);收入李朝遠《青銅器學步集》(北京:文 物出版社,2007 )90-105 頁。引見 92 頁。 1 24.2 cm,而鼎#1 和#2 則為 47-38.5 cm 。另外,從器形上講,鼎#3 ,#4 的年代也是要稍早 5 於鼎#1 和#2 。 表 1:禮縣秦公大墓有關銅器統計 藏家 鼎 簋 壺 鎛 尺 寸 秦字 銘 文 上博 1 高 47,口徑 42.3 cm 秦公作鑄用鼎。 2 高 38.5,口徑 37.8 cm 秦公作鑄用鼎。 3 高 25.9,口徑 26 cm 秦公作寳用鼎。 4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