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辅导课:从找缺点开始.ppt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技辅导课:从找缺点开始

第五课 从找缺点开始 一、迈着“圆与切线步履”——说数学家华罗庚 1、华罗庚简介 生于1910.11.12。江苏金坛县人。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元复变数函数论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2、华罗庚的成长经历 小时候读书成绩很一般,初中有时数学考试还考 不及格。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25年(16岁)职高辍学当店员,次年。27年(18岁)与吴筱芝结婚,后在金坛中学任图书管理员,下年患伤寒病,造成左腿残疾。1930年春(不满20岁),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31年冬进清华大学,33年破格升助教,35年升讲师,36年公派英国剑桥留学,38年西南联大教授,46年公派美国学习,50年回国。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5年6月12日在访日期间心脏病突发,在日本东京的大学讲坛猝然倒地,结束了他为祖国数学事业贡献不止的一生。 3、华罗庚的成就 他是中国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一生留下了十部专著:《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著)、《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与他人合著)、《优选学》及《计划经济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已列入20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 此外,还有学术论文15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文、匈文、日文、德文、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 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表研究论文15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最大的成就是培养了像 陈景润、王元等一批数学大师。 4.华罗庚的荣誉、妙对、警句 “中国数学之神”,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人民数学家”,……。 建国六十年来,“感动中国一百人物之一”。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 落子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 ,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 *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