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文学的分化与文学理论的应对方案.ppt

第二讲 文学的分化与文学理论的应对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文学的分化与文学理论的应对方案

第二讲 文学的分化与文学理论的应对方案 (一)经典文本阅读 1.托尔斯泰:《艺术论》,一译《什么是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或《列夫·托尔斯泰文集》第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2.托尼·贝尼特:《马克思主义与通俗小说》,弗朗西斯·马尔赫恩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二)辅助阅读材料 1.阿多诺:《美学理论》第二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伊恩·P·瓦特:《小说的兴起》第二章,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版。 3.童庆炳:《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穷者而后工”说的心理学内涵》,见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中华书局1992年版 3.王彬彬:《金庸:雅俗共赏的神话》,见《十博士直击中国文坛》,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版。 4.赵勇:《从小说到电影:〈手机〉的硬伤与软肋》,见《十博士直击中国文坛》,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版。 一.关于托尔斯泰的《艺术论》 《艺术论》写于1983-1897年,是托尔斯泰15年思考的结晶,是对自己长达半个世纪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其艺术观、文学观的一次亮相。 艺术观点的矛盾性 一方面,否定统治阶段的艺术,抨击唯美主义、颓废主义、印象主义、自然主义等流派,肯定艺术的人民性、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另一方面又论证“宗教”、“宗教意识”是文艺的基础和文艺批评的标准,认为文艺的主要目的与作用就在于宣传“勿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成”,以培植人们的“真挚感情”。如上帝与人之间的父子之情、人与之间的兄弟之情等,建立“平等”和“博爱”的新世界。 如何认识列宁对他的评价 1908-1911年,列宁写过《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等多篇文章,指出了托翁的矛盾性、不革命性甚至反革命性。此说对中国研究影响甚大。 列宁的思路:一定程度上要让文学成为暴力革命的工具。 托翁的思路:不以暴力抗恶,让文学在情感的层面作用于人。 著名论断 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音响和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的活动:一个人用某些外在的符号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与通俗小说》 托尼·贝尼特(Tony Bennett, 1947-),澳大利亚学者,在格利菲思大学教授社会和文化理论,著有《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邦德和邦德之外》等。 贝尼特对文学的看法 我说的“文学”是以特定和确定的方式由教育机器中或围绕教育机器运作的意识形态所建构的经典或一批文本实践,简言之,也就是经典化了的传统。 通俗文学是对文学进行过描述和解释之后的残余之物,所以历来不被人重视。 贝尼特认为应该正视通俗文学的存在价值。 三、相关问题概说 1,文学发生学(从个体创作的角度看)的启示 文学类型之一:“流”出来的文学 文学类型之二:“造”出来的文学 文学类型之一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韩愈)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杜甫:《天末怀李白》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钟嵘:《诗品序》 ) 发愤著书(司马迁)→穷苦之言易好(韩愈) → 文章憎命达→穷而后工(欧阳修)构成了一种个体创作发生学的传统。 “穷”与“达”相对,是指作家坎坷的生活遭际,以及与此遭际相联系的人生的痛苦、焦虑等情感体验。用现代心理学的术语来说,“穷”就是人的缺失和缺失性体验。 关于缺失性体验 是指主体对各种缺失(精神的和物质的、生理的和心理的等)的体验。 马斯洛讲人有五种同不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达不到满足,都可能形成缺失性体验。 曹雪芹举家食粥;如少年失怙,寡母抚孤;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文学类型之二 文学作为商品 文学作为“意象形态” (imagology) 昆德拉 由于意象设计师的大量出现和对传媒的控制,人们通过亲身体验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