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语用学模版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语用学模版课件

第六章 语用学 【学习提示】本章介绍语用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语言运用的变异性和规律性,语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对言语交际的制约,语用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语用原则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以及二者与话语含义的关系;言语行为理论及其类型,从言语交际的角度介绍会话结构、信息结构、预设和指示语。 重点是对语用原则的理解和运用,会话含义及其推导,言语行为及其类型,预设的特征和预设触发语。 第一节 语用和语用学 一、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简称语用,是指交际双方在一定的场合,为着一定的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 语言运用是一种在特定语言环境里交际双方遵循共同的交际原则进行互动的行为,是一个有多种外部因素(交际者、时间、空间、社会观念、文化背景等)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一)语用的变异性 人们的语言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由言语交际的各种相关因素组合而成的动态的环境)进行的,因此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也就是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你要干什么?” “今天星期天” 有个笑话说是有个人请客,来了几位客人,等了半天,主人不耐烦了,说“该来的还不来”;有个客人听了这话,沉下脸来,不高兴地走了;主人一看,莫名其妙,接着又说了一句“不该走的走了”,另一个客人一听,也不声不响地走了;主人又说了一句“我又不是说他们”;话一说完,剩下的人也走了。主人望着空空的房子,一头的雾水。 (二)语用的规律性 规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语言运用是在特定语境中进行的,说话人怎样使自己的话语适应特定语境,听话人怎样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说话人的意思,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是语言运用必须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 三是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有不同的交际价值和交际效果,这也是有规律的。 二、语言环境 语言交际环境简称语境。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境是言语内部的上下文或说话的前言后语;广义的语境既可以包含狭义语境的内容,也可以包括言语外部的时间、空间等自然和社会环境。语用学中所说的语境,一般是指广义的语境。 (一)语境对语用的制约性 语言环境对于语言运用有很强的制约性。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采用的交际方式要努力做到跟语境适切,由此保证交际的顺畅,达到最理想的交际效果。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应邀在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做主持人。当时一些外国朋友称他“Mr临”,“临、林”同音,容易混淆,因此他在开场白中说:“大家只叫我‘孙’就行了。Sun,英语是‘天上的太阳’,那么朋友,当你们光临电影节的时候,有一颗东方的太阳在拥抱你们。” (二)语境的构成要素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语境是由影响言语交际的各种相关因素构成的,交际因素概括起来就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为了什么对什么人用什么方式说了什么话”。 其中包括:交际双方及其关系,如公共、私人、双方、多方;亲属、级别、性别、国别等等;交际场合,如谈天、辩论、谈判、演说、解说、接待等等;交际的目的,如宣告、承诺、使令、断定、修睦、感谢、道歉等等;交际的方式,如单刀直入的直陈、旁敲侧击的委婉、指桑骂槐的曲折、指手画脚的官腔、慷慨陈辞的发挥、口若悬河的雄辩、投石问路的试探等等。 三、语用学 (一)语用学的兴起 语用学(Pragmatics)是研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如何得体地、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学科,包括如何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何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如何产生最好的交际效果。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莫里斯(Charles Morris)和卡尔纳普(Rudolf Carmap)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提出的。 早在1938年,Morris就认为符号学(semiotics)由句法学(syntactics)、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三个部分组成。句法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 60年代,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 L. Austin)和美国哲学家塞尔(J. R. Searle)又先后发表了“言语行为”的理论;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 Paul 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的理论。以上三个学者的贡献使语用学从概念逐渐形成和发展为独立的学科。 特别是1977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之后,语用学才真正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而得到确认。 1986年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国际语用学学会(the 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Association, 简称IPA)的创立。 (二)语用学的任务 莫里斯和卡尔纳普认为:句法、语义、语用构成语言的三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