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生动不动提起行政诉讼.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果学生动不动提起行政诉讼

* * * * * * * * * * * * * * 學習基本權(2/2)-上課自由權b 如果來上課參與討論,可作為獎勵的依據 單純用不上課來當學生,恐會有問題 例﹕點名3次不到 * * 學校設備的公物利用權 學校的各種設備,例如:圖書館、網路、學生活動中心等 儘量讓學生可以利用,而且,是”公平”的利用 制定公物利用準則或辦法來解決使用上的衝突 電腦使用費? * * 研究生的研究自由權 選指導教授時的限制→ 必須選校內專任老師、老師收學生的人數、選擇題材等限制,必須在大學自治的範圍內才可(即此限制的合理性何在) 畢業條件→必須與畢業能力有關,否則可能會有爭議。例,發表幾篇文章(0) * * 言論自由 憲法第11條: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 學校對學生的刊物或傳單,不要進行”實質”的內容審查,易碰觸限制言論自由的問題 參考教育部申訴案件有關課業成績之退學或類似處分案件(1/2) 老師應儘可能在學期初提出「評分標準」,並應依評分標準評定成績。 評分標準應力求明確→ 期中考、期末考、小考(隨堂考) 、作業等之方式及比重 課堂表現加減分、出缺席加減分等之比重及標準 * * 參考教育部申訴案件有關課業成績之退學或類似處分案件(2/2) 關於作業、補救措施(報告等)如何繳交?應該有明確的記錄。 →授課大綱中,老師必需在期初提出「評分標準」及有關的規定 並應依授課大綱中的評分標準及有關規定來評定成績 上課第一天….. * * * * 建立友善校園 善用大學自治權限,合理化與學生之關係 由父權關係→變為夥伴關係 讓學生有選擇的可能性 非一個命令→一個動作 不要限制過多 不要有不合理的限制 不要把學生當成以前的小孩來看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684號解釋對 學生權益與大學教師的影響 社工系李秀如 2012/09/06 * * 今天為什麼要談釋字684號? 學生權益在司法上的變化 * * 民國41/5/6 最高行政法院「41年判字第6號」 民國84/6/23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382號 民國100/1/17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684號 折衷的 「特別權力關係」 揚棄 「41年判字第6號」的原因案例 一名學生與該校老師發生肢體衝突 被記申誡一次 老師已經辭職,該生被要求轉學 該生不服,提起訴願均遭駁回(省政府及教育部) 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 * * * 民國41年5月6日,最高行政法院作成「41年判字第6號」裁判 學校與官署不同,學生與學校之關係,亦與人民與官署之關係有別,學校師長對於違反校規之學生予以轉學處分,如有不當情形,亦只能向該管監督機關請求糾正,不能按照訴願程序,提起訴願。 學界將之列為我國校園納入「特別權力關係」範圍的起始 * * 何謂「特別權力關係」(1/2) 在特別權力關係裡,一般的法律並不適用於這些關係裡 管理者可以在無法源的情況下懲戒被管理者 被管理者不可以依法提起相關司法救濟 何謂「特別權力關係」(2/2) * * 人 一般人 特別權力關係下的人 公務員 軍人 受刑人 學生 享有基本權 基本權受限 「特別權力關係」的鬆動 * * * * 釋字382號解釋的原因事件 民國七十九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考後,某國立商專的一名王姓二年級學生被學校在無憑無據的情況下說他連續作弊,遭到退學。 王生不服,依法提起訴願、再訴願及行政訴訟,皆因前述41年判字第6號遭駁回,便聲請大法官釋憲。 * * 民國84年6月23日司法院大法官作成382號解釋(1/2) 「各級學校依有關學籍規則或懲處規定,對學生所為退學或類此之處分行為,足以改變其學生身分並損及其受教育之機會,自屬對人民憲法上受教育之權利有重大影響,此種處分行為應為訴願法及行政訴訟法上之行政處分。 * * 民國84年6月23日司法院大法官作成382號解釋(2/2) 受處分之學生於用盡校內申訴途徑,未獲救濟者,自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行政法院四十一年判字第六號判例,與上開意旨不符部分,應不予援用,以符憲法保障人民受教育之權利及訴訟權之意旨。」 * * 簡而言之 如果學校的處分讓A不再是學生或不再能受教育了,那是天大的事情 因為它侵害了憲法給A的基本人權之一——「受教權」 所以A可以提起司法救濟 * * 遺留的問題 記警告等→不能依法提起行政救濟,只能依校規提起學生申訴 在「管理關係」下,所逐次累計造成的退學處分(最後一次僅為輕微之小過或申誡) 即無法獲得行政爭訟的救濟 * * 徹底的揚棄「特別權力關係」 * * 釋字684號的原因事件(1/3) 民國九十一學年度下學期,某私立技院的龍姓二年級學生遇到了必修科目期末考和觀光日語導遊筆試衝堂,他向老師申請提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