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华阳国志.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洛阳伽蓝记华阳国志

第七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方志地理书名著 1、定义: 方志地理书,即记载各地地理和地方各种情况的一种资料全书。东汉班固作《汉书》时,设《地理志》,以记载州国、郡县、山川及各地户口、风俗,开创了全国性区域志的体例规模。方志地理书大体包括:郡国志、地区志、山水志、风俗志、人物志、寺观志、物产志、图经等,此外,还有专门记述户口、冢墓的方志。 2、两晋南北朝方志地理书介绍: 《华阳国志》 《十六国春秋》 《水经注》 《洛阳伽蓝记》 《华阳国志》介绍 作者: 常璩,字道将,今四川崇州市人。生于西晋惠帝初年,卒于东晋穆帝末年。生平事迹不详,巴氐人李雄、李特有四川一带建立了成汉政权,曾任散骑常侍、掌著作。晋穆帝和三年(公元347年),晋朝派大将桓温南下进攻成汉,他曾劝李势投降,桓温以常璩为参军,随至建康。 内容 《华阳国志》所记地区为《禹贡》九州之梁州,其地因在华山之阳、汉水之南而得名为“华阳”。它记载了公元四世纪中叶以前,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地理。 《华阳国志》全书十二卷,约十一万字。全书内容,大体由三部分组成:一至四卷主要记载巴、蜀、汉中、南中各郡的历史、地理,五至九卷以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西汉末年到东晋初年割据巴蜀的公孙述、刘焉刘璋父子、刘备刘禅父子和李氏成汉四个割据政权以及西晋统一时期的历史,十至十二卷记载了梁、益、宁三州从西汉到东晋初年的“贤士列女”。 《华阳国志》的史学价值 《华阳国志》为研究古代西南史方面可提供重要的史料。 《华阳国志》对成汉政权的记载尤为详尽。 《华阳国志》记载了西南三十几个少数民族和部族的分布、形成、社会、经济等状况。 此书体制完备,内容丰富,考证翔实,史料可靠,是研究古代西南地方史和西南少数民族史以及蜀汉、成汉史的重要史料。 《十六国春秋》介绍 作者及成书经过: 崔鸿,东清河县(今中国东部山东平原西南)人,年轻时就有志于修史。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刘渊、石勒、苻坚等建立的政权,历史上总称为十六国,这些政权各有自己的史书,但是体例不一,记述差距也较大。所以,崔鸿根据旧的记载,加以综合汇编,写成一百卷,此外还有序例一卷,年表一卷,草成《十六国春秋》102卷。 “五胡十六国”之名因《十六国春秋》一书而得名。 《十六国春秋》的内容 《十六国春秋》,北魏崔鸿撰,是一部记述自西晋灭亡至北魏统一北方前(304-439年),北方及四川十六个割据政权兴亡的断代史。清代汤球所辑的《十六国春秋辑补》。 根据明代《辑本》其篇目包括:计有前赵录十卷、后赵录十二卷、前燕录十卷、前秦录十卷、后燕录十卷、后秦录十卷、南燕录三卷、夏录四卷、前凉录三卷、蜀录十卷、后凉录三卷、西秦录三卷、南凉录三卷、西凉录三卷、北凉录三卷、北燕录三卷。 《十六国春秋》的价值 将繁复混杂的十六国历史进行整理统编。 叙述公允,深得史法。 取材丰富,处理史料严肃认真。 《水经注》介绍 作者 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 郦道元 《水经注》的内容 郦道元系统地对《水经》进行注释,全书共40卷,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 《水经注》的评价 全书内容丰富,不仅河流所涉地理有详细记载,连同社会状况亦有记载。 本书广记各种文物及山川险要。 本书记载了许多古代人工运河。 本书书写文辞优美。 ◆篇目讲解 《江水·三峡》 说明: 选自《水经注》卷三十三、三十四的《江水篇》。 本篇具体形象的描写了三峡山高、水险、峡长的地理特点,以及不同季节的各种壮观景色。 《洛阳伽蓝记》介绍 作者: 杨衒之,北魏散文家。杨或作阳,又误作羊,元魏北平(河北满城)人。曾任抚军府司马、秘书监、期城郡太守等职。博学能文,精通佛教经典。公元547年,杨衒之行经北魏旧都洛阳,当时正值永熙(532~534)年间兵乱之后,目睹贵族王公耗费巨资所建之佛寺已多成废墟,深有所感,乃著《洛阳伽蓝记》一书。 《洛阳伽蓝记》内容 《洛阳伽蓝记》书名“伽蓝”,即梵语“僧伽蓝摩”之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