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舞标准化组合训练男班组合大学本科第一组合分析
中国古典舞标准化组合训练男班组合(大学本科第一学年)组合教学分析 1.《控制》组合教学分析 《控制》组合,在本科一年级所应建立的技术标准,应该是具有良好的身体柔韧度,中国古典舞在拧、倾、仰、俯形态上的舞姿掌握和由这一大幅度的柔韧度、舞姿所需要的身体重心的正确支撑能力和支撑位置。这些训练要求都在《控制》组合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也应此,对完成踢扳前、旁腿达到180°的高度提出了柔韧度上的标准及要求,对完成由前到旁腿的90°环动及其正确的用力方式和身体重心支撑提出了要求; 《控制》组合的特点还表现在对中国古典舞气息运用和韵律培养上。从组合开始时的沉、提带动身体动作开始,到完成技术动作如踏步翻身与吸撩旁腿的连接,都有气息的运用要求和韵律贯通的要求在内。这一切都构成在本科一年级段完成该控制组合的教学训练的重点与难点。 2. 《踢前、旁腿组合》的组合教学分析 《踢前、旁腿组合》是一个综合性训练组合。在大学本科一年级,这一综合性的踢腿训练,表现在它的踢腿内容的综合上;表现在它的一定幅度的流动性体现出的踢腿训练上;表现在踢腿的过程中与拧仰等身法动律的连接融合上。因此,它对腿部的柔韧性与力量、速度都带来了较为明显的训练要求,对身体在动态过程中踢腿时身体重心正确支撑和稳定性保持的训练要求;对在向各个不同位置上的踢腿的同时,融入身法动律的训练与掌握要求。 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要求,实际上反映出该踢腿组合的训练价值和训练重点、难点。因而就必然导引出该组合教学完成的教学步骤,即该组合的完成要求在单一的踢、扳腿练习上有较大强度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地设计移动身体重心的踢腿练习,并在此练习中有机地融入身法动律的连接。 3.《踢蹁、盖腿》组合教学分析 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男班教材中,踢蹁、盖腿,踢转身蹁、盖腿和完成技术动作“飞脚”,历来是中国古典舞演员所应具有的基本技术能力。踢蹁、盖腿有良好的身体柔韧度和速度、爆发力量,而转身蹁、盖腿的完成在前述力量具备的基础上,更需要有良好的身体重心正确支持和把握的能力。 组合中运用了踢蹁、盖腿、转身、蹁盖腿、踢扳前腿等教材动作,既反映出教材之间的层级递进关系,从而对教学训练本身提出了教学步骤导向,也体现了该组合的训练重点与难点,即该组合是着重于对身体力量和柔韧度相综合的一个训练组合。 因此,单一的训练,踢蹁、盖腿,踢转身蹁盖腿,并且有质量的完成,就成为组合完成必不可缺少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应以多种连接组合方式的训练,来提高学生身体的适应、表现能力,而组合中“飞脚”这一技术动作虽只出现了一次,但它却导向和规定了训练的重点所在,更体现了作为本科一年级男班技术的完成要求和标准。 4. 《旋转》组合教学分析 本科一年级段的旋转组合,在教材选择上以“吸腿转”、“掖腿转”和“旁腿转”、“旁腿转辗转”等为组合的主干训练技术动作,并且对以上旋转技术动作给予了旋转圈数的规定,因而就体现了对掌握旋转技术的质量要求与技术标准,也就必然导向在基本功训练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上。 组合中的旁腿转辗转和连续旁腿转,既是连续的旁腿转的开范练习,也反映了该年级段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同时对于连接旁腿转在身体重心正确支撑和旋转技术的正确掌握上给予了难度,并且也给舞者的不同技术水平留下了“因材施教”的技术空间。 中国古典舞旋转技术对半脚尖直立的要求,对身体协调性和重心的正确支撑、对旋转舞姿形态的特性掌握、对旋转技术完成时身体韵律的融入,在组合中都得到了较好的反映。并且旋转技术在组合中的密度,连接动作的顺承和顺畅性,都在组合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因而,此组合具有很好的训练价值。 5.《翻身》组合教学分析 踏步翻身、跳踏步翻身、上步翻身及其上述翻身技术动作在不同节奏、不同连接方式下的组合练习,形成了在本科一年级段翻身训练,既要练技术,更要将技术与韵律贯通起来练习的教学训练特点。在这里,翻身的技术训练是重点之一,准确地完成踏步翻身为主干的技术动作,形成“平圆”形态的腰,“立圆”路线的手臂路线,及其脚步交叉辗转和完成翻身技术动作时的“心劲”,构成了该组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艺要求。 同时,以“踏步翻身”的起、行、止动作运行开始,无论是单一技术动作的完成,还是组合中出现的以翻身技术的相互连接和韵律性连接,都体现了翻身技术从一开始就蕴含的技术、韵律双并重的特点。因此,它既是该组合教学训练的重点,也是该组合教学训练的难点。在技术上,点步翻身在组合中的出现,更成为该组合的又一个难点,它导向在教学中对翻身技术训练的一个高的层级要求。 6. 《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B-T 4798.2-2021 环境条件分类 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 第2部分:运输和装卸.pdf VIP
- 《插花与花艺设计》课件——项目四 礼仪插花.pptx VIP
- 《通信数据分析与实战》课件——第六章 Kafka 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pptx VIP
- GA∕T 1424-2017 法庭科学合成纤维物证检验 红外光谱法.pdf
- 大数据平台与编程第9章 分布式消息队列Kafka.pptx VIP
-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标准.docx VIP
-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379)基础知识强化训练精练试题解析.docx VIP
- 2025高考英语全国II卷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pdf VIP
- 销售人员必备的素质.ppt
- 2025年机动车检测站授权签字人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通用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