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碰瓷”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标“碰瓷”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商标“碰瓷”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商标碰瓷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在当下知识产权受侵比较严重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合规经营者却备受维权者的欺扰。这些维权者精通立法规定、熟知各种行内规则,利用制度漏洞取得合法权利证书,寻机碰瓷敲诈勒索,以期获得不当利益。如果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那么知识产权碰瓷者的行为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据阿里巴巴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度阿里巴巴收到知识产权投诉商品量2 000万以上,其中20多万卖家申诉成功,占投诉案件的49%。至少有20多万卖家差点被冤枉,涉及成交金额5亿以上。大数据还显示,1 531个投诉主体发起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0.59%,但这1 531个主体投诉被驳回的数量却占被驳回总量的80%。表明这一撮投诉方的投诉行为不成立的概率非常大,之所以呈现这一现象,阿里巴巴分析其原因正是恶意投诉即知识产权碰瓷所致。上述统计数字虽仅是一家电商领域的数字,但窥一斑而知全貌,知识产权碰瓷已不容小觑,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其危害越大,河南省作为集自贸区和航空港建设于一身的中原经济圈核心,如对知识产权碰瓷行为不加以预防和规制,必将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的经济贸易环境,影响河南省的经济建设步伐。上述統计数字涵盖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所有知识产权类型的投诉案件。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就其中的商标碰瓷展开探究。   一、商标恶意碰瓷的类型化分析   2013年修改的商标法,对恶意抢注、滥用商标权的各种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制,通过诉讼获得碰瓷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一些人通过研究互联网侵权的法律适用及电商打假规则,把碰瓷集中转向了更易得手的电商领域。依据用以碰瓷权利的来源为标准可以大致将碰瓷归类为以下三种做法:一种是通过恶意注册的商标发送警告函敲诈;一种是伪造虚假的权利证书或授权书进行敲诈。一种是无瑕疵商标权利人针对竞争对手产品发起投诉。与前两种以获得不得收益为唯一目的不同,该类型的目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在于迫使产品下架以影响其销量,获得赔偿不是目的;这些行为人共同的特征就是很少会在线下发起诉讼。   (一)恶意注册不当商标类型的碰瓷   这些用来碰瓷的商标通常是行为人恶意抢注他人已经使用但未注册的商标,或是将各个行业的商品通用名称、描述性词汇或地名申请为注册商标,以此维权收取使用费或赔偿金。有人专门以此为业,批量注册批量投诉,逐渐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据阿里巴巴披露破洞、呼啦圈、一脚蹬、打地鼠等这些描述性词汇,正越来越多地被一些人恶意注册为商标。2016年超八成电商卖家遭受商标碰瓷,主要集中在鞋服、家装和美妆领域。 2017年3月28日,来自某网站对电商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 2016年有81%以上的商家曾遭遇注册商标持有人的恶意投诉,其中18%的商家一年内遭遇商标权人的恶意投诉多达5次以上。根据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数据识别分析统计,截至2017年3月,淘宝天猫平台收到83个恶意商标 的投诉,累计涉及1.5万商家的11万件商品,损失估算数百万元。已注册的这些恶意商标实际可投诉的商品总量近6 000万件,涉及900万商家。   (二)虚构权利类型的碰瓷   知产流氓中既有前述公司之类的职业正规军,也有散户杂牌军。 2017年5月2日,因犯敲诈勒索罪分别获刑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八个月的梁氏兄弟即是此类。在2016年5月至7月间,兄弟俩利用假冒厂家注册域名建立官网,以商家盗用其官网图片为由多次发起知识产权投诉。2016年5月,受害人之一的张某发现自己网店展示的商品图片,因被投诉侵权,其商品信息等链接被删除,网店损失巨大。无奈之下,张某只能缴纳5 000元授权费,兄弟俩随即撤销投诉,张某的商品销售链接得以恢复。短短两个月内,两人采用类似手法,利用《淘宝规则》对超过98名淘宝卖家敲诈了1 000元至30 000元不等的授权费,涉案金额超100万元,涉及16省47市。法院最终认定了其中7起案件,敲诈勒索金额累计4.9万余元。   (三)打击竞争对手管控价格类型的碰瓷   一些企业手持真实有效的注册商标,为打击竞争对手恶意投诉,迫使对方产品下架以此影响对方销量。他们通常会委托第三方来做,比如类似网卫这样的第三方。他们通常选在促销季来临前投诉,目的就在于让对方商品在热销的几天里下架,至于热销过去后是否重新上架他们则不再关心。   也有些经销商利用此手段管控价格。因网络销售成本低,售价比实体店低得多,经销商为了控制价格,就聘请第三方恶意投诉。2017年2月9日阿伍淘宝店店主进行实名举报,请求行政机关对网卫 进行处罚。缘起他的店自2016年8月开始三次被网卫恶意投诉为售假。实际上店里的货都是从正规渠道进来的,并能通过品牌官网的12位防伪码鉴定真伪。而在网卫的恶意投诉下,其店铺销量下跌超过7成,总损失上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